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經典成語故事文字

發布時間:2021-11-14   來源:寓言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寓言】

  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引人人勝、寓意深遠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經典成語故事有哪些?

  管中窺豹

  史料記載:“王子敬數歲時,嚐看諸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獻之,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聰明伶俐。長大後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有一天,他父親的幾個學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觀看的獻之竟然能夠給他人出謀劃策,說上幾句行內話。哪知學生們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獻之聽到他們這樣說自己,很是氣憤,說道:“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說完,就甩開袖子走了。

  “管中窺豹”的成語便出於此。

  該成語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種是褒義的,意指人們可以從觀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來推測該事物的全貌。從字麵上理解“管中窺豹”,那就是從“竹管”中透過視線來看到豹子,由於視線為“竹管”圓孔麵積所束縛,看不到“全豹”,隻能看到所觀對象身上具有豹子特征的斑點花紋,於是就此推論觀測對象是一隻豹子。這種邏輯思維能夠以小見大,極具智慧。“微塵中見大千世界”與“管中窺豹”均可用來形容通過小事情,推測出對象的概況。

  然而,隻要我們稍加思索,就會發現:“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那可見的“一斑”並非百分百的是豹!梅花鹿身上的斑紋完全可以與豹子相媲美。因此,千篇一律的“管中窺豹”,搞不好就會出現“指鹿為豹”的尷尬,讓人啼笑皆非呢。

  ——《世說新語·方正》

  塞翁失馬

  古時候,北方邊塞住著一個老頭,人們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一匹馬撒起野來,跑到塞外胡地去了。他的鄰居們得知此事,跑到他家裏,勸慰他不必過於傷心。誰知塞翁聽了眾人的話,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丟了一匹馬嗎,沒什麼大不了的!依我看,馬兒跑走了,說不定會給我帶來好處呢!”鄰居們聽得目瞪口呆,誰都不相信會有什麼奇跡發生。

  過了一段日子,塞翁家的那匹馬由於過不慣胡地的生活,自己跑了回來,並且還帶來了一匹胡人的駿馬。鄰居們知道後,又都不約而同地趕來向塞翁祝賀。他們拍著那匹胡馬,嘖口稱讚。可這塞翁並不為此感到高興,皺著眉頭歎息道:“這有什麼值得慶幸的。沒花分文得了一匹胡馬,弄不好會給我家引來災禍啊!”鄰居們聽了不以為然,心想:塞翁肯定是老糊塗了,不然,怎麼連好事壞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兒子很喜歡騎馬,自從家裏添了那匹胡馬,就整天騎出去遊玩。誰知那匹胡馬未經馴化,很不服人管教。一天,胡馬把塞翁的兒子掀翻在地,他被摔斷了一條腿,落得個終身傷殘。

  鄰居們聞此不幸的消息,紛紛趕來向塞翁表示慰問。可塞翁一點也不難過,反而勸慰大家:“各位不必為我的兒子憂傷,他的腿瘸了,雖然很不幸,但也可能因禍得福啊!”

  果然,一年之後,胡人揮戈南下,大舉入侵邊塞。邊塞上的所有青壯男人都應征入伍,與胡人展開激戰,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戰場上。塞翁的兒子因傷致殘,是個瘸子,就沒有去當兵打仗,因而和年邁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淮南子·人間訓》

  楚材晉用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名叫伍舉。有一次,他的嶽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謠說,伍舉的嶽丈畏罪潛逃,是伍舉向他通風報信並送他逃走的。伍舉怕楚王聽信謠言治他的罪,便帶著一家老小逃到臨近的鄭國去了。

  伍舉在鄭國住了一段時間,覺得不安全,便準備再逃往晉國。

  正在伍舉將要逃亡的時候,伍舉的好友、蔡國大夫聲子恰巧出使晉國。他在路過鄭國時碰到了伍舉,便問:“你怎麼到鄭國來了?發生了什麼事?”

  伍舉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後果和準備逃往晉國的想法告訴了聲子。聲子聽後為伍舉抱不平,說:“你暫時到晉國去躲一段時間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國!”

  於是,伍舉又帶著一家老小,跟著聲子一起前往晉國。

  聲子在晉國辦完事後,特地來到楚國。楚國的令尹子木接見了聲子,並詢問他說:“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相比,你以為哪國的大夫才能要勝一籌呢?”

  聲子回答說:“晉國的人才沒有楚國多,晉國雖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過他們多半都是楚國人。這些人因為在楚國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晉國。楚國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晉國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晉國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說,這叫楚材晉用!”

  聲子接著說:“楚國不珍惜人才,讓人才外流,所以同晉國交戰,好幾次被晉國打敗。這就是因為有不少楚國人在為晉國出謀劃策。”子木聽後大吃一驚。

  聲子接著又說:“這次你們大夫伍舉因受到別人的誣陷,不得已出走他國了,我聽說他現在也到了晉國。可惜,楚國的又一個人才將被晉國利用,這對楚國來說是一個損失啊!”

  子木覺得聲子說得很有道理,馬上下令恢複伍舉的職位,並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國。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懲一警百

  西漢時期,大臣霍光受漢武帝遺詔輔政,任大司馬大將軍,權勢極重。霍光的原籍在平陽,他家的下人仰仗主子的勢力,時常拿著凶器在市場上胡作非為,甚至強行搶掠財物。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地方官也不聞不問,任其作惡。

  後來,有個名叫尹翁歸的人被任命為管理市場的官吏。尹翁歸年輕時當過牢獄小吏,熟知刑法,他又愛好武藝,劍術相當高明,在平陽很知名。尹翁歸到任後,嚴格按照法律辦事。霍家的下人早就知道他的厲害,從此再也不敢到市場上來作惡了。

  有一年,河東太守田延年巡視來到平陽,召見當地官吏,尹翁歸也在召見之列。田延年對大家說,有文才的站到東邊,懂武藝的站在西邊。眾人都按太守的要求分別站立,惟有尹翁歸站在中間。田延年於是問他為什麼不選擇一邊站立,尹翁歸跪下稟道:“我文武兼備,聽候太守任用。”

  田延年一聽這話,就覺得尹翁歸此人不簡單。經過一番談話,確認他確實文武兼備,而且很有才幹,便將他調到自己的手下任職。尹翁歸不負田延年所望,秉公辦案,執法嚴正,田延年很器重他。

  由於政績卓著,後來尹翁歸被提升為東海太守。到任後,他發現那裏很不太平,便在所屬的每個縣都建立起薄籍檔案,收錄了各方麵重要的材料。他一有空就認真閱讀這些檔案材料,因此很快熟悉了郡內情況。

  當時郡裏有個名叫許仲孫的豪強,經常魚肉百姓,殺害無辜,遠近的人都對他恨之入骨。但因他勢力大,關係多,幾任太守都不敢得罪他。因此,他一直逍遙法外,為所欲為。

  尹翁歸到任後,迅速查清了許仲孫的罪行。他采取懲罰一個以警戒眾人的方法,首先將這個壞蛋逮捕,並在熱鬧的市場上將他斬首。

  嚴懲了許仲孫後,官吏和百姓對尹翁歸都很敬服。其他大小豪強膽戰心驚,不敢繼續作惡。尹翁歸終於把東海治理得安定起來。

  後來,人們根據史料的記載:“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引申出成語“懲一警百”。

  ——《漢書·尹翁歸傳》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yuyan/204581/

推薦閱讀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