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黔之驢最簡單翻譯

發布時間:2021-11-16   來源:寓言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寓言】

  《黔之驢》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黔之驢(1)

  黔無驢,有好事者(2)船載以入(3)。至則(4)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5)大物也,以為神(6)。蔽林間窺之(7)。稍出近之(8),憖憖然(9),莫相知(10)。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11),遠遁(12),以為且噬己也(13),甚恐。然往來視之(14),覺無異能者(15)。益習(16)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17)。稍近(18)益(19)狎(20),蕩倚衝冒(21),驢不勝(22)怒,蹄(23)之。虎因(24)喜,計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闞(28),斷其喉,盡其肉,乃(29)去(30)。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黔之驢最簡單翻譯

  1,選自《柳河東集》。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轄境相當於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慶黔江流域和貴州東北一部分。後來稱貴州省為黔。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運動的主導者,與韓愈並稱“韓柳,世稱柳河東。

  2,好(hào)事者:喜歡多事的人。

  3,船載以入:用船裝運(驢)進黔。船,這裏指用船的意思。

  4,則:卻。

  5,龐然,巨大的樣子。

  6,以為神:以為,以(之)為。以,把。為,作為。神,神奇的東西。把它當做神

  7,蔽林間窺之:藏在樹林裏偷偷看它。蔽,隱蔽,躲藏。窺,偷看。

  8,稍出近之:漸漸的接近它。稍:漸漸。

  9,憖憖(yìnyìn)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10,莫相知: 不了解對方(是什麼東西)。莫,不。相,這裏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對另一方(驢),不是雙方互相的樣子。

  11,大駭:非常害怕。

  12,遠遁:逃到遠處。 遁:逃走。

  13,以為且噬己也。 且:將要。 噬:咬。

  14,然往來視之。 然:然而,但是。 往來:來來往往。 視;觀察。

  15, 覺無異能:覺得(驢)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

  16,習:同“悉”熟悉。益:漸漸。 益習其聲:逐漸習慣了驢的叫聲。

  17,終不敢搏:始終不敢撲擊它。 搏:擊,撲

  18,近:(1)稍出近之。近:形容詞用作動詞,接近。

  (2)稍近,益狎。稍:漸漸。近:走進,靠近。

  19,益:更加。

  20,狎(xiá ):態度親近而不莊重。

  21,蕩倚衝冒:碰撞靠近衝擊冒犯。蕩,碰撞。倚,靠近。衝,衝擊,衝撞。冒, 冒犯

  22,驢不勝怒。 不勝:不堪,禁不住。勝,能夠承擔或承受

  23,蹄:名詞作動詞,用蹄子踢。

  24,於是,就

  25,計之:盤算這件事。 之:指驢子生了氣隻能踢的情況。

  26,技止此耳:技:本領,技能 。止:隻,僅。 此:如此 。 耳:罷了

  27,跳踉(liáng):跳躍。

  28,闞(hǎn):同“吼”,怒吼。

  29,乃:才。

  30,去:離開。

  通假字:

  1.技止此耳 “止”通“隻”,隻,不過。

  2.益習其聲 “習”同“悉”,熟悉。

  古今異義:

  1.稍出近之 稍,古義:漸漸 今義:稍微

  2.因跳踉大闞 因,古義:於是 今義:因為

  3.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去,古義:離開 今義:前往

  一詞多義:

  1、以為

  A.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把……當作)

  B.以為且噬己也(認為).

  2、然

  A.憖憖然,莫相知。/龐然大物 (。……的樣子)

  B.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然而,但).

  3、之

  A.黔之驢(的,結構助詞)

  B. 虎見之(它,代詞,代驢)

  C.蹄之(它,代詞,代老虎)

  D.虎因喜,計之曰(指上文所說驢生了氣隻能踢的情況)

  4、益

  A.益習其聲(漸漸)

  B.益狹(更加)

  翻譯

  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用處,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了神奇的東西。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東西。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大吃一驚,便逃得遠遠的;認為驢子將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像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似的。(老虎)漸漸地聽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始終不敢向驢子搏擊。老虎又漸漸靠近驢子,更加隨便地戲弄它,碰撞、倚靠、衝撞、冒犯。驢忍不住發起怒來,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盤算此事想著:“驢子的本領隻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老虎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方才離開哎呀!外形龐大好像有德行,聲音宏亮好像有能耐,假使不使出它的技能,老虎雖然凶猛,(但)多疑、畏懼,終究不敢獵取( 驢子) 。如今像這樣的下場,可悲啊!

  關於《黔之驢》主題思想的不同認識

  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寫了一組三篇寓言:《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作者把他們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義的。

  前人議論《三戒》的文字不少,有人說柳宗元的寓言後麵,“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鎮之”(林紓《韓柳文研究法》,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言下之意是每個寓言後麵作者自己的“評論”就是對寓言內容最透辟的解釋和評論。而這個解釋和評論究竟是什麼,林先生語焉不詳。另外,有人以為《黔之驢》是譏諷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又無才無德、外強中幹的人物,也有人以為他是在比附、抨擊自己的政敵,孫昌武先生說:“這個無德無能卻又無自知之明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指《黔之驢》)“含著一定的諷世意義,如果我們從龐然大物的弱者終究要失敗的情節來分析,就該領悟到事物的大與小,強與弱互相轉化的道理。如果再從驢子因一踢而喪生的結局分析,又會得出無技不可逞能的教訓。而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來的“黔驢技窮”一語,又是對敵人力盡而技窮,不堪一擊的狀態的生動形容”。 柳宗元用“黔之驢”比喻外強中幹、實無所用的龐然大物等等

  虎的心理變化過程

  畏懼------------好奇------------恐懼--------------懷疑------------高興

  以為神——莫相知——以為且噬己也——覺無異能者——終不敢搏——技止此耳(生動描寫虎認識驢的經過,推動情節發展。)

  寓意

  聯係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治階級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幹的某些上層人物。此外,以“三戒”為三篇文章的總題目。並以“黔之驢”為本文的題目,也表明作者諷刺意圖的指向。但我們也可以不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本文的寓意:

  1.老虎角度: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隻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2.驢子角度:不要依賴他人或外力,必須自身努力,增強自身實力。

  《黔之驢》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寫的是一頭驢被一隻虎吃掉的故事。

  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現實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說:“吾恒惡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有害淡麋、驢、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寫這三篇寓言,是為了警戒世人:毫無自知之明而肆意逞誌,必然自招禍患。

  而《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則分別寫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種表現:“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yuyan/204927/

推薦閱讀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