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人物寓言故事圖片

發布時間:2021-11-10   來源:寓言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寓言】

  寓言起源於民間,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願望、要求和理想,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誌。

人物寓言故事圖片

  梓慶製鐻

  梓慶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長砍削木頭製造一種樂器,那時人們稱這種樂器為鐻(ju)。

  梓慶做的鐻,看到的人都驚歎不已,認為是鬼斧神工。魯國的君王聞聽此事後,召見梓慶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製成鐻的?”

  “我是個工匠,談不上什麼技法。”梓慶回答說:“我隻有體會,在做鐻時,從來不分心,而且實行齋戒,潔身自好,摒除雜念。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慶功、封官、俸祿;第5天,不把別人對自己的非議、褒貶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經進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時,心中早已不存在晉見君主的奢望,給朝廷製鐻,既不希求賞賜,也不懼怕懲罰。”

  梓慶在把外界的幹擾全部排除之後,進入山林中,觀察樹木的質地,精心選取自然形態合乎製鐻的材料,直至一個完整的鐻已經成竹在胸,這個時候才開始動手加工製作。

  “否則,我不會去做!”梓慶向魯王詳細介紹製鐻過程後,繼續說:“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結合,我的鐻製成後之所以能被人譽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這個緣故。”

  這個寓言教育人們,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須執著、專一、忘我。梓慶製鐻雖然有些過分誇大精神作用,但是強調幹事業摒除雜念、精神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貴在認真

  封疆官吏出任長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學生子牢。三句話不離本行,他與子牢探討治理地方、管理長梧的方法。

  古時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稱為封人。封人和子牢談得很投機。他講到自己的治理經驗,認為處理政務絕不能魯莽從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簡單粗暴。

  從治理之道又談到種田之道。封人說自己曾種過莊稼。那時,耕地馬馬虎虎,無所用心,果實結出來稀稀拉拉;鋤草粗心大意,鋤斷了苗根和枝葉,一年幹下來,到了收獲季節、收成無幾。

  聽了封人的講敘後,子牢很關心地打聽他以後的狀況。

  封人吃一塹長一智,總結自己種田的教訓,第二年便改變了粗枝大葉的態度。他告訴子牢,從此開始深耕細作,認真除草,細心護理莊稼,想不到當年獲得好收成,一年下來豐衣足食。

  有了種田的失敗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條道理,做任何事都貴在認真。現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這條做人的準則。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莊稼是這樣,幹其他任何事都是這樣。

  隻有認真負責,通過艱苦細致的勞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認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證和前提。

  造劍的人

  大司馬是楚國的官員,有一位專為他造劍的工匠,盡管有80來歲,但打出的劍依然鋒利無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劍仍舊造得這麼好,是不是有什麼竅門?”大司馬讚歎老匠人高超的技藝。

  老工匠聽了主人的誇獎,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訴大司馬:“我造了一輩子劍,我在20歲時就喜歡造劍。除了劍,我對其他東西全然不顧,不是劍就從不去細看,一晃就過了60餘年。”

  大司馬聽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欽佩他的獻身精神。雖然他沒有談造劍的竅門,但他揭示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道理。他專注於造劍技藝,幾十年如一日,執著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劍工藝,進而達到一種高妙的境界。有了這樣的精神,哪有造劍不是又鋒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精湛的技藝,豐碩的收獲,事業的成功,都是靠專心致誌終身追求而取得的。

  越石父

  齊國的相國晏子出使晉國完成公務以後,在返國途中,路過趙國的中牟,遠遠地瞧見有一個人頭戴破氈帽,身穿反皮衣,正從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邊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覺得此人的神態、氣質、舉止都不像個粗野之人,為什麼會落到如此寒傖的地步呢?於是,晏子讓車大停止前行,並親自下車詢問:“你是誰?是怎麼到這兒來的?”

  那人如實相告:“我是齊國的越石父,3年前被賣到趙國的中牟,給人家當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問:“那麼,我可以用錢物把你贖出來嗎?”

  越石父說:“當然可以。”

  於是,晏子就用自己車左側的一匹馬作代價,贖出了越石父,並同他一道回到了齊國。

  晏子到家以後,沒有跟越石父告別,就一個人下車徑直進屋去了。這件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氣,他要求與晏子絕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出來對越石父說:“我過去與你並不相識,你在趙國當了3年奴仆,是我將你贖了回來,使你重新獲得了自由。應該說我對你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你這麼快就要與我絕交呢?”

  越石父回答說:“一個自尊而且有真才實學的人,受到不知底細的人的輕慢,是不必生氣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書識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必然會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為對別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對方;同樣,一個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喪失尊嚴。晏子用自己的財產贖我出來,是他的好意。可是,他在回國的途中,一直沒有給我讓座,我以為這不過是一時的疏忽,沒有計較;現在他到家了,卻隻管自己進屋,竟連招呼也不跟我打一聲,這不說明他依然在把我當奴仆看待嗎?因此,我還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請晏子再次把我賣了吧!”

  晏子聽了越石父的這番話,趕緊出來對越石父施禮道歉。他誠懇地說:“我在中牟時隻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現在才真正發現了您非凡的氣節和高貴的內心。請您原諒我的過失,不要棄我而去,行嗎?”從此,晏子將越石父尊為上賓,以禮相待,漸漸地,兩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晏子與越石父結交的過程說明:為別人做了好事時,不能自恃有功,傲慢無禮;受人恩惠的人,也不應謙卑過度,喪失尊嚴。誰都有幫助別人的機會,誰也會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難題,隻有大家真誠相處,平等相待,人間才有溫暖與和諧。

  燕人還國

  有一個在燕國出生,在楚國長大,直至花甲之年還不曾回過家鄉的燕國人,因為思鄉心切,不顧年事已高,氣血衰退,居然獨自一人不辭勞苦,千裏迢迢去尋故裏。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個北上的人。兩人自我介紹以後,很快結成了同伴。他們一路上談天說地,起居時互相照應,因此趕起路來不覺得寂寞,時間仿佛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他們就到了晉國的地界。

  可是這個燕國人沒有想到與自己朝夕相處、一路風塵的同伴竟在這時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個同伴指著前麵的晉國城郭說道:“你馬上就要到家了。前麵就是燕國的城鎮。”這燕人一聽,一股濃厚的鄉情驟然湧上心頭。他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兩眼被淚水模糊了,臉上愴然失色。過了一會兒,那同伴指著路邊的土神廟說:“這就是你家鄉的土神廟。”燕人聽了以後,馬上歎息起來。家鄉的上神廟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輩在這塊燕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聖地嗬!他們再往前走,那同伴指著路邊的一棟房屋說:“那就是你的先輩住過的房屋。”燕人聽了這話,頓時熱淚盈眶。滾滾的淚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濕了。

  祖居不僅是父母、祖輩生活過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搖籃。祖居該有多少動人的往事和令人懷念的、神聖而珍貴的東西嗬!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謊話已經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裏暗暗為這種騙人的詭計自鳴得意。他為了進一步推波助瀾,拿燕人取樂,沒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靜下來,又指著附近的一座土堆說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墳。”這燕人一聽,更是悲從中來。自己的祖輩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墳墓裏。這座祖墳不就是自己的根嗎?雖然說這個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闊別多年的先輩墳前,卻感到自己像一個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強烈的心酸,一個勁地放聲痛哭起來。到了這個地步,那同伴總算看夠了笑話。他忍不住滿腹的暢快,哈哈大笑起來。像個勝利者一樣,那同伴對燕人解嘲地說:“算了,算了,別把身子哭壞了。我剛才是騙你的。這裏隻是晉國,離燕國還有幾百裏地哩。”聽了同伴這麼一說,燕人知道上了當。他懷鄉念舊的虔誠心情頓時煙消雲散。緊接著占據他心靈的情感是,他對因輕信別人而導致的過度衝動深感難堪。

  當這個燕國人真正到了燕國的時候,燕國的城鎮和祠廟,先輩的房屋和墳墓,已不像他在晉國見到的城市、祠廟、房屋和墳墓那樣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觸景生情的傷感反而減弱了。

  在幾十年裏蓄積起來的一腔思鄉激情提前在晉國爆發,隨後又遭到了褻瀆。因此,當他真的到了故鄉,不僅再也無法重新積聚剛踏上歸途時的那股強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聖的信仰也被欺詐蒙上了一層暗淡的陰影。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用真誠的態度對待朋友和自己的事業。爾虞我詐到處泛濫的社會環境,很容易動搖人們高尚的信念。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yuyan/203795/

推薦閱讀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