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中國幼兒寓言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2021-11-07   來源:寓言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寓言】

  在中國,寓言注定是一種弱於並低於曆史的寫作,因為它是與先秦哲學家的佚事寓言寫作相聯係的。其源頭是非儒家的道家“異端”。

中國幼兒寓言故事大全

  善解疙瘩

  魯國有一個鄉下人,送給宋元君兩個用繩子結成的疙瘩,並說希望能有解開疙瘩的人。

  於是,宋元君向全國下令說:“凡是聰明的人、有技巧的人,都來解這兩個疙瘩。”

  宋元君的命令引來了國內的能工巧匠和許多腦瓜子靈活的人。他們紛紛進宮解這兩個疙瘩,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解開。他們隻好搖搖頭,無可奈何地離去。

  有一個叫倪說的人,不但學識豐富、智慧非凡,就連他的弟子,也很了不起。他的一個弟子對老師說:“讓我前去一試,行嗎?”

  倪說信任地點點頭,示意他去。

  這個弟子拜見宋元君,宋元君叫左右拿出繩疙瘩讓他解。隻見他將兩個疙瘩打量一番,拿起其中一個,雙手飛快地翻動,終於將疙瘩解開了。周圍觀看的人發出一片叫好聲,宋元君也十分欣賞他的能幹聰明。

  第二個疙瘩還擺在案上沒動靜。宋元君示意倪說的這個弟子繼續解第二個疙瘩。可是這個弟子十分肯定地說:“不是我不能解開這個疙瘩,而是這疙瘩本來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宋元君將信將疑,於是派人找來了那個魯國人,把倪說弟子的答案說給他聽。那個魯國人聽了,十分驚訝地說:“妙呀!的確是這樣的,擺在案上的這個疙瘩是個沒解的疙瘩。這是我親手編製出來的,它沒法解開,這一點,隻有我知道,而倪說的弟子沒有親眼見我編製這個疙瘩,卻能看出它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說明他的智慧是遠遠超過我的。”

  天下人隻知道就疙瘩解疙瘩,而不去用腦筋推敲疙瘩形成的原因,所以往往會碰到死結,解來解去,連一個疙瘩也解不開。這則寓言提醒我們,要像倪說的弟子那樣用分析的眼光,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事物,這樣才能繞過障礙,抓住關鍵,克服困難,順利地解開自己工作中一個又一個的“疙瘩”;同時也要注意從實際出發,避免死鑽牛角尖。

  飛必衝天鳴必驚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曆史上曾為楚國的發展建立過顯赫的功業。可是在他登基的頭3年內,卻毫無建樹,不理朝政,晝夜遊戲,猜謎作樂,不聽臣子的意見,並揚言:有敢進諫的,處以死刑。宮廷上下都十分著急,國家有這麼個愚頑的國君怎麼得了!

  看到這種狀況,有個叫成公賈的人決定冒死進宮規勸楚莊王。楚莊王對成公賈說:

  “你知道,我是不準誰提意見的,你現在為什麼不怕死來提意見呢?”

  成公賈說:“我來,不是給你提意見的,我隻是想來跟大王一起湊趣解悶,猜猜謎語玩。”

  楚莊王說:“既然這樣,那你說個謎我猜。”

  成公賈說:“好哇。”於是他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

  “有一隻大鳥,停留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三年了,它不動、不飛、也不叫。大工您說,這是隻什麼鳥呢?”

  楚莊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說:

  “這隻大鳥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3年沒有動,目的是在堅定自己的思想和意誌;它3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使自己羽翼豐滿;它3年不叫,是在靜觀勢態、體察民情,醞釀聲威。這隻鳥盡管三年來一直沒飛,可是一旦展翅騰飛必將衝天直上;盡管它三年來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鳴叫起來,必定會聲振四方,驚世駭俗。成公賈先生,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經猜中了。”

  成公賈驚喜地點點頭,欣然離去。

  第二天,楚莊王上朝處理國事。他根據三年來的明察暗訪、調查研究和對大臣們政績的考察情況,提拔了5位忠誠能幹的大臣,罷免了10個奸狡無能的大臣。楚莊王的決定和處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興。楚國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慶幸有了一位賢君。

  有大智慧的人並不急著表現自己,他們往往先蓄足了底蘊,成竹在胸,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一鳴驚人。

  蘭子獻技

  古代,人們將那些身懷絕技雲遊四方的人叫“蘭子”。宋國有一個走江湖賣藝的蘭子,憑著他所懷有的絕技求見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見了他,並讓他當眾表演技藝。

  隻見這個蘭子用兩根比身體長一倍的木棍綁在小腿上,邊走邊跑,同時手裏還耍弄著7把寶劍。他一邊用右手接連地向空中拋出寶劍,一邊用左手準確無誤地去接不斷下落的劍。7把明晃晃的寶劍在他手上從左到右有條不紊地輪番而過,而空中則總有5把寶劍像一個輪回的光圈那樣飄然飛舞。宋元君看了這令人眼花繚亂的絕技,非常吃驚,他連聲喝彩道:“妙!妙!”旁邊圍觀的人也無不拍手叫絕。宋元君十分開心,馬上叫人賞賜給這個賣藝人金銀玉帛。

  不久,又有一個會耍“燕戲”的蘭子,聽說了宋元君賞賜耍劍藝人金銀的事,便前去求見宋元君。這一回,宋元君卻不但毫無興趣,而且大怒說:“先前那個有絕技的人來求見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雖然他的技藝毫無用處,但是我仍然賞了他金銀玉帛。今天這個蘭子一定是聽說了那件事才來求我看他表演的。這不明明是為貪財而獻技、希望向我討賞的嗎?這種人實在可氣!”

  於是宋元君命人把那個會“燕戲”的蘭子抓了起來。宋元君本來打算殺了那個人,後來又覺得他並無什麼大的罪過,隻把他關了一個月就放了。

  一個隻憑自己的喜怒來決定人的價值的昏君,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必定是沒有原則的。如果憑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為他“識才”,那也是愚蠢的。

  兩小兒辯日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有次往東方的一個地方去,半路上看見有兩個10歲左右的小孩在路邊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於是就讓馬車停下來,到跟前去問他們:“小朋友,你們在爭辯什麼呢?”

  其中一個小孩先說道:“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我們近一些,中午時離我們遠些。”另一個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遠些,中午時才近些。”先說的那個小孩反駁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蓋,到了中午,就隻有盤子那麼大了。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東西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說:“太陽剛升起來時涼颼颼的,到了中午,卻像是火球一樣使人熱烘烘的。這不正是遠的物體感到涼,而近的物體使人覺得熱的道理嗎?”

  兩個小孩不約而同地請博學多識的孔子來做“裁判”,判定誰是誰非。可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把能言善辯的孔老先生也難住了,因為當時自然科學還不發達,很難說明兩小孩所執理由的片麵性,也就不能判斷他們的誰是誰非了。孔子隻好啞口無言。兩個小孩失口笑了起來,說:“誰說你知識淵博,無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生有限,知識無涯。從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麵性就必須深化認識,進行辯證思維。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yuyan/203135/

推薦閱讀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