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師說》知識點集錦

發布時間:2021-11-14   來源:總結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總結】

  《師說》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整理了《師說》知識點,歡迎學習參考!

  一、虛詞

  1. 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於“於”,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後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於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語氣助詞,表感歎,與“嗟”連用,譯為“唉”)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 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並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3. 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聖人之所以為聖(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10)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4. 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於“這不是……嗎?”)

  5. 於

  (1)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於師(介詞,向)

  (3)於其身也(介詞,對於)

  (4)皆出於此乎(介詞,從)

  (5)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

  6. 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二.實詞

  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同授

  (2)或師焉,或不焉。 不同否

  (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讀同逗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5)吾從而師之 古義:兩個詞。跟隨、而且

  (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7)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麵學習

  3. 一詞多義

  (1)師 a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c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d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c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 a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a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b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c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4. 詞類活用

  (1)吾師道也(名詞意動,以……為師)

  (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3)而恥學於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4)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5)其下聖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於)

  (6)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麵、大的方麵)

  (7)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9)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介詞結構後置

  (1)而恥學於師

  (2)師不必賢於弟子

  3.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4. 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四、重點句子翻譯

  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3.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譯文:我學習的道理,哪裏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

  4.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譯文: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惑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麵學習,大的方麵卻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五、賞析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議論文,有著卓越的見解和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本篇議論文中,作者運用流利暢達的筆觸,通過反複論辯,申明了為師的性質與作用,論述了從師的重要意義與正確原則,批評了當時普遍存在的不重師道的不良習俗。此文是為李蟠而作,實際上是借此抨擊那些自恃門第高貴、不肯從師學習甚至譏笑別人從師的士大夫階層,有著鮮明的針砭時弊的作用。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並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文章體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推動了樂於從師善於學習的社會風氣。

  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於師”的壞風氣寫的。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在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製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可以為官。因此,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尊“家法”而鄙師的心理。由此可見,韓愈作《師說》並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實際上,可以把《師說》看作是韓愈提倡“古文”的一個莊嚴宣言。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盡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靡之風的泛濫。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韓愈不是第一個提倡“古文”的人,卻是一個集大成者。他無論在文學理論還是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與發展,主張“文以載道”,並且培養了大批有誌於古文創作的年輕人。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wendang/204498/

推薦閱讀

文明禮儀之歌的高中黑板報

文明禮儀之歌的高中黑板報

文明禮儀歌  學做人,懂禮貌,禮儀之邦人人曉  有禮節,互尊重,禮貌待人好品行  你好,謝謝,對不起,文明語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莊,舉止文明有修養  常洗澡,勤換衣,儀表文明好風氣  同學間,鄰裏情,民族習慣要尊重  見外賓,要大方,彬彬有禮樹形象  重禮節,講禮儀,社會生活鋪路基[文明禮儀之
2020-10-17
有關雨的語句彙編

有關雨的語句彙編

有關雨的語句彙編  1.天變得越來越黑,烏雲翻滾著。“劈啪劈啪”,雨越下越大,像潑,像倒,從天空傾瀉而下。風肆虐地刮著,雷公大聲地吼叫著,附近的花兒們都被嚇得發抖。一朵朵嬌嫩的花,被無情的刮走了。  2.雨,滴嗒滴嗒地掉在地上,像是在彈奏一首悅耳動聽的小曲,撥動著我的心弦。一滴雨水落在了我的手上,細
2017-09-11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