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杜甫唐詩兵車行

發布時間:2021-11-16   來源:唐詩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唐詩】

  《兵車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

  《兵車行》

  作者: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杜甫唐詩兵車行

  【注解】

  1.兵車行:選自《杜詩詳注》。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中後期。當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天寶八年(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寧西南)一役,死數萬人。十年(751),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率兵八萬進攻南詔(轄境主要在今雲南),軍大敗,死六萬人。為補充兵力,楊國忠遣禦史分道捕人,連枷送往軍所,送行者哭聲震野。這首詩就是據上述情況寫的。這是一首樂府詩。題目是詩人自擬的。

  2.轔(lín)轔:車輪聲。《詩經·秦風·車轔》:“有車轔轔”。

  3.蕭蕭:馬嘶叫聲。《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

  4.行(xíng)人:指被征出發的士兵。

  5.耶:通假字,同“爺”,父親。

  6.走:奔跑。

  7.鹹陽橋:指便橋,漢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陝西鹹陽市西南,唐代稱鹹陽橋,唐時為長安通往西北的必經之路。

  8.幹(gān):衝。

  10.過者:過路的人,這裏是杜甫自稱。

  11.但雲:隻說

  12.點行( xíng )頻:頻繁地點名征調壯丁。

  13.或:不定指代詞,有的、有的人。

  14.防河:當時常與吐蕃發生戰爭,曾征召隴右、關中、朔方諸軍集結河西一帶防禦。因其地在長安以北,所以說"北防河"。

  15.西營田:古時實行屯田製,軍隊無戰事即種田,有戰事即作戰。"西營田"也是防備吐蕃的。

  16.裏正:唐製,每百戶設一裏正,負責管理戶口。檢查民事、催促賦役等。

  17.裹頭:男子成丁,就裹頭巾,猶古之加冠。古時以皂羅(黑綢)三尺裹頭,曰頭巾。新兵因為年紀小,所以需要裏正給他裹頭。

  18.邊庭:邊疆。

  19.武皇:漢武帝劉徹。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裏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漢”代“唐”,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

  20.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

  21.漢家: 漢朝。這裏借指唐。

  22.山東:崤山或華山以東。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統稱山東。

  23.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24.隴(lǒng)畝:田地。隴,通“壟”,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間種植農作物。

  25.無東西:不分東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齊。

  26.況複:更何況。

  27.秦兵:指關中一帶的士兵。耐苦戰--能頑強苦戰。這句說關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像雞狗一樣被趕上戰場賣命。

  28.長者:即上文的"道旁過者",即杜甫。征人敬稱他為"長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訴說心中的冤屈憤恨。這是反詰語氣,表現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態。

  30.役夫:行役的人。

  31.敢:豈敢,怎麼敢。

  32.且如:就如。

  33.關西:當時指函穀關以西的地方。這兩句說,因為對吐蕃的戰爭還未結束,所以關西的士兵都未能罷遣還家。

  34.縣官:官府。

  35.比鄰:近鄰。

  36.青海頭:即青海邊。這裏是自漢代以來,漢族經常與西北少數民族發生戰爭的地方。唐初也曾在這一帶與突厥、吐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37.煩冤:愁煩冤屈。

  38.啾啾:象聲詞,形容淒厲的哭叫聲。

  【翻譯】

  車輛隆隆響,戰馬蕭蕭鳴,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爺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橫跨渭水的鹹陽橋。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衝雲霄。

  路旁經過的人問出征士兵怎麼樣,出征士兵隻是說按名冊征兵很頻繁。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歲到西部邊疆去種田。去時裏長給有的壯丁裹頭巾,他們回時已經白頭還要去守邊疆。邊疆無數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裏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況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夠苦戰,被驅使去作戰與雞狗沒有分別。盡管長輩有疑問,服役的人們怎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函穀關以西的士兵。縣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裏出?如果確實知道生男孩是壞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於沙場埋沒在荒草間。

  您沒有看見,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戰死士兵的白骨沒人掩埋。新鬼煩惱地怨恨舊鬼哭泣,天陰雨濕時眾鬼啾啾地喊叫。

  【講解】

  題解

  《兵車行》是杜詩名篇。詩人以滿腔悲憫之情,含蓄而深刻地揭露了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寄寓著對苦難的強烈同情,充滿非戰色彩。

  它的寫作時間,有天寶七載(748)、八載、九載、十載、十一載等多種說法。其實唐朝戰爭十分頻繁,抽丁拉夫、生離死別的情形並不少見。因此,這首詩有著深刻的典型意義,不一定為某一具體曆史事實所局限。清代浦起龍的《讀杜心解》編入天寶五載至十三載,其間杜甫都在長安。

  句解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戰車隆隆地響過,戰馬不停地嘶鳴;出征的士兵,都把弓箭佩掛在了腰上。詩一開篇即展現了兵車隊伍出征時的情形,場麵真實,語言流暢,聲韻鏗鏘有力。 “轔轔”,車行的軋壓聲。“蕭蕭”,戰馬嘶鳴聲。“行人”,指兵士。相對於下文的“役夫”(從軍多年的征戍軍人)而言,這裏是指行經鹹陽橋的新征軍士。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這四句寫軍隊開拔時送行的悲慘場麵,從聽覺、視覺上的強烈感受中,集中表現了當時眾多家庭妻離子散的悲劇,令人觸目驚心。爹娘、妻子和兒女跑著為被征的親人送行,踏起來的塵土遮住了鹹陽橋。他們有的扯住親人衣裳,有的因情緒激動而以腳跺地,攔堵著京郊大道放聲哭嚎,哭聲一直衝上了九重雲霄。

  這樣一個行軍相送的場麵,古今皆有,但如此倉促、混亂、悲慘,說明戰爭正在進行,社會處於混亂動蕩之中,百姓正在遭受苦難。父母送兒、妻子送夫、兒女送爹,說明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被抓走了,隻剩下老弱婦幼。“走”,奔跑之意,既說明不忍分別,又點出行軍之急。這一走,凶多吉少,誰知道是死是活?因而家人追奔呼號,這樣的生死離別,怎不使人悲痛欲絕!“耶娘”,同“爺娘”,指父母。“鹹陽橋”,在西安西北的渭河上,又稱西渭橋,是唐代長安通往西域的要道。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道旁有個過路的人,向征夫詢問這情景的起因。征夫們匆匆地答道:“朝廷征兵太頻繁。”這樣的分別場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為了什麼。詩人故意通過設問的方法,讓當事者,即被征發的士卒出場。但士卒們行色匆匆,一語作答,未及多言,大概有的也隻是怨言。“傍”,同旁。“點行”,根據丁籍征發差役。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有的人從十五歲起就被北調守河右,直到四十歲又被西征去屯田。從這以下,詩人借用漢樂府常用的對話形式,將武皇開邊以來人民飽受的征戰之苦集中在一個老兵身上,設為“道傍過者”與他的回答之詞,概括了從關中到山東,從邊庭到內地,從士卒到農夫,廣大人民深受兵賦徭役之害的曆史和現實。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去的時候年紀小,還沒有成丁,須由村長裹頭巾;回來時已是滿頭白發,卻還得應征去守邊。由此可見,當時的戰爭給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青壯年已征光了,未成年的孩子和老年人,仍要去戍邊。“裏正”,唐製,百戶為一裏,置裏正一人,管戶口、賦役等事務。“裹頭”,用綢或布裹在頭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邊疆上戰士的鮮血彙成了大海,可皇上哪管他們的死活,擴充領土的意圖還沒完沒了。“邊庭”,這裏指西部邊地。“武皇”,漢武帝,這裏喻指唐玄宗。詩人以漢喻唐,大膽地把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您沒有聽說嗎,華山以東二百多處州縣,千千萬萬個村落,因連年征戰變得人煙蕭條,田園荒蕪,荊棘橫生,滿目凋殘。這兩句從眼前之景言及全國,擴大了詩的容量,也加深了詩的表現深度。“漢家”,此借指唐朝。“山東”,指華山以東的地方。“二百州”,唐代潼關以東有七道,二百十七州,從後文來看,詩中實際指的是關中以外的所有地區。“荊杞”,荊棘、枸杞,野生灌木。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男人都被征兵打仗去了,即便有健壯的婦女在家耕田犁地,那莊稼也是長得橫七豎八,行列不整,收成怎能維持生計?是婦女種不好莊稼嗎?不!是因為戰爭使得經濟凋敝,人民負擔加重,民不聊生。“無東西”,指莊稼長得雜亂不堪,行列不整,難辨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何況關中的士兵最能忍苦作戰,更像被驅趕的雞狗一般。“秦兵”,即眼前被征調的陝西一帶的兵丁。因為這地方的兵丁素來耐戰,所以更是無休止地被征調。他們身不由己,何曾被視為“人”,其命運跟雞犬又有什麼不同!這正應了那句痛徹至極的話:“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唉,軍中地位顯貴的人雖然也過問軍士的生活,可那些征夫怎敢向他們申述自己的怨恨?在古文中,“長者”一般不用作自稱,而用作他稱,除“年長之人”、“位尊之人”這種通常意義外,“長者”還有另一種解釋:“顯貴的人”,這裏是對軍中長官的稱謂。這裏可能隱去了一個問句,大概是“如此悲慘,難道就沒有人過問嗎?”然而即使過問,還不是敢怒不敢言?其痛之深,由此可見。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就說今年吧,已經到了冬天,朝廷仍不把我們這些關西的士兵放還。縣官逼命催交租,租稅又從哪兒出?前麵說“山東”,這裏又雲“關西”,可見到處都在用兵。“租稅從何出”,與健婦、鋤犁二語相應。兵革未止,耕夫都已出征,地都荒了,租斂又從何而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現在確實感受到,生男不如生女好。生女還能嫁近鄰,生男難免戰死埋荒草。在中國這樣一個素有“重男輕女”傳統的國家,說這樣的話,並非一時憤激之語,而是為社會現實所逼。生個女兒,就算出嫁了,好歹還可以嫁給近鄰,有個照應。生個兒子呢,隻能被征去打戰,即便活著,也讓家人牽腸掛肚,擔驚受怕,更何況凶多吉少。在這裏,生兒生女“好”與“不好”的標準,似乎隻有一個,即是否能活下來。這種異樣的心態,進一步點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上的苦難。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您沒看到嗎,自古以來那青海邊,遍地白骨沒人收掩。舊鬼在啼哭,新鬼在訴冤,每當天陰雨濕,哭聲啾啾,真是淒慘!開篇是人哭,終篇是鬼哭,悲慘的場麵、寂冷陰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這都是“開邊未已”導致的惡果。詩人將眼前的生死離別與千百年來無數征人有去無回的事實相聯係,使這首詩從更為高遠的角度,暗示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曆史延續性。 “青海頭”,即青海邊。原為吐穀渾之地,唐高宗時為吐蕃所占,以後數十年間,和吐蕃的戰爭大都在這一帶發生,唐軍死亡很多。“煩冤”,愁悶冤枉。“啾啾”,古人想象中鬼的叫聲。

  評解

  這是一首諷世傷時的七言歌行,它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後呼應,嚴謹縝密。詩的字數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多處使用了民歌的“頂真”手法,誦讀起來,累累如貫珠,聲調抑揚頓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另外,還運用了對話方式和一些口語,使讀者有身臨現場的真切感,真可謂“新樂府”詩的典範。其主旨,單複分析說:“此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漢武以諷,其辭可哀也。先言人哭,後言鬼哭,中言內郡凋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亂所由起也。籲,為人君而有窮兵黷武之心者,亦當為之惻然興憫,惕然知戒矣。”(《唐宋詩醇》卷九)

  作為杜甫最早的一首新題樂府,《兵車行》標誌著杜甫創作道路上的重要裏程碑,也是唐詩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關鍵。《兵車行》一詩,因事命題,對於以舊題寫時事之舊習,進行了革新。杜甫之前的樂府詩,往往“文不對題”,詩題與時事之間存在著間隔,不同步地反映現實。《兵車行》則使這一詩歌形式恢複了與現實之間的密切聯係,而不再受古題的束縛,使讀者很自然地把詩歌描寫的內容同當時發生的史事聯係起來。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tangshi/204801/

推薦閱讀

十裏春風不如你散文

十裏春風不如你散文

三月的江南,細雨微灑,宛若一幅精致的水墨丹青畫,清新迷人。我撐著一把油紙傘,寂然地穿梭在煙雨小巷中,與你不期而遇。  此時的桃花最為常見,一樹一樹,開得那麼熱鬧,那麼濃豔。但我更喜梨花,潔白素雅,不事張揚,一如初次遇見的你——一個從唐詩宋詞裏走出的少年,清瘦、溫婉,臉上掛著清淺的笑容,淡若梨花,若有
2018-11-11
最新勵誌的故事:三百個帖子成就的小米

最新勵誌的故事:三百個帖子成就的小米

現在蘋果手機台說火遍了全世界,隻要一提起蘋果手機可以說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知道,可是在中國,如果除了蘋果手機,那麼讓你濂出另外的一款知名度最高的手機是哪一款?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說是小米手機。確實小米手機以高性價比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而小米手機的CEO雷軍也被人們譽為中國的“喬布斯”。  而在雷軍的職業
2018-10-11
關於離開的情感散文

關於離開的情感散文

我是被幻想寵壞的孩子 它在一首唐詩裏被你拆分  從夢境的媽媽的懷中 悄悄的離開  這是必然的 比如有些事物的另一邊  我又何必 圍繞生長童謠的春天  來播種我的思念 讓沃野生長出生活格言的嫩芽  我將用我漫長的等待 讓青春的蕾的笑容開出花來  又何必 用你化妝的黎明占有我沉默的黑暗  我又何必 繼續
2018-09-24
淺談詩仙李白

淺談詩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祖籍今甘肅,生於中亞細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5歲時隨父遷居到今四川。他是唐代大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豪放,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  李白周歲生日那天,家人在他麵前擺放了許多東西,如毛筆、書本、戒指、
2018-09-10
龍城還是盧城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龍城還是盧城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龍城還是盧城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傳誦千古的《出塞》,抒發了王昌齡追昔撫今的感慨。一般認為,詩中的飛將指西漢名將李廣,他長期戍守北部邊境,以勇敢善戰著稱,匈奴呼之為飛將軍,一聽到他的名字就畏懼、驚退。那麼,詩中的龍城又指何處呢?  曆來唐詩集
2018-08-24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