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感遇二首翻譯

發布時間:2021-03-24 點擊:

  感遇二首是唐朝張九齡所寫的抒情唐詩,下麵整理了張九齡感遇二首翻譯,歡迎閱讀。

  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譯】

  春天裏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裏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翻譯】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鬆柏秉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讚,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隻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不能成陰?

  其一【注音】

  lán yè chūn wēi ruí ,guì huá qiū jiǎo jié 。

  xīn xīn cǐ shēng yì ,zì ěr wéi jiā jiē 。

  shuí zhī lín qī zhě ,wén fēng zuò xiàng yuè 。

  cǎo mù yǒu běn xīn ,hé qiú měi rén shé 。

  其二【注音】

  jiāng nán yǒu dān jú ,jīng dōng yóu lǜ lín 。

  qǐ yī dì qì nuǎn ,zì yǒu suì hán xīn 。

  kě yǐ jiàn jiā kè ,nài hé zǔ zhòng shēn 。

  yùn mìng wéi suǒ yù ,xún huán bú kě xún 。

  tú yán shù táo lǐ ,cǐ mù qǐ wú yīn 。

  張九齡七歲能文,這既不排除他的天賦成份在內,同時也與當時社會以文開科取仕的整個曆史背景有關。在這一背景下,家家戶戶都在盡可能的條件下,讓自己的男孩很早接受文學方麵的啟蒙教育,其中聰悟者脫穎而出,被朝廷錄用。張九齡即為其一,並累官至宰相職位,後因遭到另一宰相李林甫的打擊和排擠,鬱鬱而終。他的《感愚》十二首詩或作於此時,所感者均為物之不平、人之不允、世之不公。《唐詩三百首》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與第七首,分別詠蘭桂與丹橘。

  第一首詩的大意是,蘭葉春來繁茂,桂花秋時皎潔,它們的欣欣向榮盛態,在春秋兩季自然而然地演變為佳節。因為慕其芬芳,有人久坐林中而不去;因為貪其枝美,有人動手橫折,這又豈是蘭桂二木的本心所願?寓世人忘恩負義之意,在欣賞的同時不知體貼蘭杜二物的自然本性。

  第一首詩著重於感,第二首詩則著重於遇。丹橘“經冬”為一遇,依然以綠姿展世,不為嚴冬這種外因所困;“有歲寒心”為二遇,這可能與江南處於比較溫暖的地理位置有關,但是主要是由丹橘本身所擁有的傲骨寒心內因所致;“阻重深”為三遇,可以嚐試著將它的果實運送到北方,陳獻於朝廷官員,卻因為山水阻礙重重而未能成行;“不可尋”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運,不能用萬事萬物循環往複的簡單自然規律來解釋;“豈無陰”為五遇,盡管它的蔭涼不亞於其他樹木,然而世人張口閉口所言者隻是載種桃樹、李樹而已,根本沒有將丹橘放在心上。在這裏,詠丹橘曆經苦難而得不到賞識,與中國古人對梅鬆的偏愛具有相似性。梅隻有經過寒冬臘月才能開花,鬆柏在光禿禿的岩麵上經過多少次風吹雨打後才能夠成材,而中華民族一般也是經過無數次戰爭、饑餓、流血與痛苦之後,才會暫得片刻安寧,因此它的人民也習慣了卑微的生活,對突如其來的幸福傍徨、猶豫、不敢接受,深怕在這幸福之後,隱藏著更為重大的災難。這也是張九齡之所以對劫難重重的丹橘情有獨鍾,卻不象世人那樣醉心於桃李二樹的原因,在於表明自己“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誌向。以個人之一誌而排眾人所欲,又豈能為世風所尚?

  以上二首詩既獨立成篇,相互之間又具有一定的聯係性。第一首詩暗罵忘恩負義,好象一位妻子把妹妹介紹給了丈夫,丈夫反倒喜歡起了妹妹,妻子的感情怎麼樣呢?第二首詩因此歎息:“可恨呀,可恨,為什麼要忘恩負義?”似乎這位妻子在怨,我象丹橘一樣跟你受了那麼多苦,你卻不喜歡了我的皺紋與白發,反倒貪戀起我妹妹的美貌與青絲。

張九齡感遇二首翻譯

//m.ginafitz.com/tangshi/157730/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