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精選《化石吟》的教學實踐構想

發布時間:2018-11-09   來源:詩歌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詩歌】

  學習要求:

  ①讀出悠然神往的意味

  ②領略科學之美、文學之美

  ③也嚐試來點化石吟

  學習重點:詩意的課文朗讀和拓展材料的詩句擬寫

  學習課時:二課時

  操作程序:

  第一課時“吟”詩切入首尾解讀

  一、入課。詩歌難寫,但會“吟”則可以出詩。俗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吟”也是詩歌體裁的標誌之一。加以引導,讓學生回顧已學帶“吟”標題的詩歌,諸如《石灰吟》、《遊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師可不說出標題,期待學生報題,再予以綜合歸納)。在學生報題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齊聲朗誦這些詩句。再提示這些詩歌皆是短章,表現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寫,其吟詠的內容不是個體的生態體驗就是眼前所見的相關事物。就科學現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學可能是首次。

  二、標序。整首詩共七節,要求學生先將序號按慣例標出。

  三、首尾解讀。首尾即1、2、7節。首先,采用多種方式吟誦和朗讀。以教師範讀始,接著或齊讀,再點讀,分組讀,將詩句讀得琅琅上口,讀得搖頭晃腦,讀得師生進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續而,逐節於詩意作出概括並板書。其間,留給學生醞釀並互相之間充分交流的時間。然後點名或自主回答,教師點評且歸納總結:1、2節發問求教,語意探詢;第7節照應作答,語意肯定。以詩句來就生物進化的科學現象進行仰頭向天式發問,在我們有限的讀書生涯中,似乎這首詩是第一回。其實,古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歌詠。比如愛國詩人屈原寫過《天問》,詩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學現象,一口氣提出了172個問題。到唐代,大散文柳宗元用近似回答和對應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對》。科學與詩可以相通,科學引人作詩意般的遐想,科學的本質也就是詩。又續,深味具體詩句的含義。比如,“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說話”的意思,即是考古學家們能從遺存在化石中的信息裏,找到或者解開生命現象的某些密碼,客觀上就等於化石在說了話。那麼,“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一句,“剛蘇醒”是什麼意思呢?在引導積極、自主發言的基礎上,或予以歸納綜合,或予以提示點撥,“剛蘇醒”就是化石發掘出來以後,進行了相應考古研究,獲得了初步的發現和了解。收尾,研讀第7節最後一句,留下扣子,設置懸念。第7節末尾句雲,“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讓學生大聲忘情地朗讀,接下質詢,“你講的故事”是什麼故事,我們知道了麼?故事應在哪?這種設問,學生答出,則順勢接過;學生未答,則教師自問自答:故事在3、4、5、6節;是什麼故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且聽下回分解。由此轉入學生課後預習理解中間四節的期待。

  四、課後作業布置。把“讀一讀、寫一寫”後的單字和詞語抄寫三遍,且單字給注音,詞語加以解釋。

  第二課時聽你故事展我詩才

  一、承前,界定故事的範圍指代。開初仍繼續齊讀第7節,拎出“你講的故事”發問:故事在3、4、5、6節早就講過,這第7節的收束句不過是總結、劃句號而已。誠然,前麵的幾節裏到底講了什麼故事,讓我們一起深潛感悟吧!

  二、朗讀依然不可少。多形式反複朗讀,逐節進行,或範讀起首,或以範讀作結,前者是為了演示舉例,後者是為了正宗表白。但重頭戲始終放在學生興趣和主體的參與上。獨誦也好,二重演讀也罷,小組競讀、全班齊上陣等等,就讀的量而言,每一詩節起碼不應少於四遍,應讓學生爛熟內容。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一是注意以意義為節奏單位,一是標出雙行中的押韻詞,朗讀時重音收落,讀出參與的熱情和洋洋意氣。

  三、感悟故事內容。予以簡練概括。其過程可大致逐節進行。先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或一句話,或一個語詞提煉,點評標注於相應的詩節旁,同時注明為“己”。再提倡安排交流,或點名,或讓學生自行公布結論,且要求聽者認真記下同學的思維成果,與自我批注並列,旁注明“友”。在這個基礎上,教師以隨機掌握課堂,也平等地公布相應看法並板書,也同樣要求學生旁注“師”字。教師的概括和板書大意為:

  揭示真理(3)

  保存信息(4)科學之美

  描繪進化(5)文學之美

  複現自然(6)

  三者合列,於學生得到比較、鑒別、提高和反省的參照係。這種自注、眾議和老師分析跟程序二是交錯進行的。對於各節詩行,有的先朗讀後感悟筆記,有的邊讀邊悟記,有的先默默悟記後大聲朗讀,多樣且有變化地教學,不是全部都機械地先讀後整理。

  四、具體詩句的理解和探究。比如,“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平凡的真理”在我們的認識和理解中可以找出哪些?萬物非上帝所造,本乃客觀存在;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使猿變成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知識就是力量,讀書使人聰慧……盡可從日常生活中和學習實際聯係起來,找到例證,啟示學生認識化石提供真理的物質性。另外,“海枯,石爛,日轉,星移……”幾種現象的指代意義,且從詩句中找到原答。前者暗含地殼運動、時間推移、空間換位、世事的滄桑變遷,學生能答大意,即予肯定;後者以後續句“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為照應解答。

  五、拓展閱讀並寫作實踐。發放複印資料,即《深圳商報》2001年11月6日新聞“古脊椎動物年會在深圳召開,與會專家稱化石森林成為深圳一塊瑰寶”,引導學生為深圳擁有“華夏古國繼萬裏長城、秦始皇兵馬俑後的又一奇跡”而興奮和燃燒。為更好地激發詩情衝動和寫作欲望,教師也又提供自己根據新聞而發的題為《化石森林吟》的下水詩作(甚而當場即興下水也未嚐不可,也許更好),自得其樂、自我欣賞地誦讀一遍,然後讓學生不拘形式、充分自由地議說長短優劣。末了,更要掌握好火候,及時要求學生也當堂抒發我心中詩情,注意押韻更好。這個環節是重頭戲,前麵的學習和感悟要為此時的抒寫蓄勢作鋪墊,以期達到人人都是小詩人、我也來點詩情的效果。

  六、給出相應時間,教師巡堂。待多數同學即將完稿之時,隨機抽誦詩作並組織討論,發現值得圈點的,不求全責備,哪怕一句半行,教師也應予以張揚、肯定和點評。

  七、解鈴而全班統收詩作。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shige/48575/

推薦閱讀

讚美秋天的句子三年級

讚美秋天的句子三年級

秋天是大自然色調的真實展現,清新淡雅,果實成熟,金色的稻田。紅色的楓葉,豐收的背後,體會到艱辛和汗水,使得這個季節更有韻味。  1、秋天走到郊外,碧藍的天那麼美,萬裏無雲,幾近凋零的樹葉,舞著翩翩舞步,飄起金黃的絲帶,沉醉在這秋色中,我微微的笑著……  2、莊稼地裏,金黃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樣齊刷刷一片
2021-10-31
描寫秋天豐收的古詩

描寫秋天豐收的古詩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帶著生命的啟示,讓我們感悟生命的美好。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古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秋天豐收的古詩  1、豐收(新韻)  夏風吹動穀連天,麥浪金波萬裏綿。  贏穗壓彎三尺杆,黃芒布滿埂棋間。  轟鳴機器忙收獲,顆粒歸倉糧囤圓。  華夏人民勤苦作,中華昌盛慶豐年。  2、豐收樂
2021-09-29
精選教師節詩歌朗誦稿

精選教師節詩歌朗誦稿

老師是學海中指路的燈塔,老師是攀登中相摻的大手,老師還是成長中永遠的守護。  1、  您教會我怎樣做人,  我的血液裏有你的心血在流淌!  老師,辛苦了  是誰——  把無知的我們領進寬敞的教室,  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  是您!老師!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剛破土的嫩苗。  是誰——
2021-08-30
小學生尊敬師長黑板報

小學生尊敬師長黑板報

黑板報是以固定或移動的黑板作載體,用粉筆或廣告顏料作書寫繪畫工具的普及性宣傳陣地,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換的優點,是最經濟、最方便、最常見的一種宣傳,下麵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尊敬師長黑板報,歡迎來參考!  尊敬師長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文化凝煉而成的社會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幾
2021-08-12
有文采的詩詞

有文采的詩詞

詩詞,是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詩詞相關內容,歡迎查看!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
2021-06-27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