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教學反思簡短 關於邊城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01-24 點擊:

  《邊城》是一部非常唯美動人的小說,《邊城》教學反思。它寄寓了沈從文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學作品。在上課前,主要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基於第一課時對文章情節和環境的分析,第二課時我著重於文章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身上所展示的人性美。然而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在探究問題的方法提示上,我引導的不夠到位。因為17班是普通班,其中不乏有一些藝術生。學生整體的文學功底和學習能力、自製能力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探究問題提示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人物這一思路提得有些籠統。學生在討論時不能充分領會並運用。因此在學情分析這一預設上我忽視了學生的整體能力。

  最大的問題在於課堂環節設置上。尤其是學生展示點評環節沒有形成一個體係。學生課堂展示有些雜亂無章。這主要是因為我在布置任務的時候沒有明確分工。因此展示環節沒有凸顯小組的優越性,反而成了個人展示。這是我的一大失誤。同時,在展示完之後,點評環節也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打分上。

  當然,這次彙報課讓我有很大收獲和體會。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導入時候要在很短時間內要將學生帶入到湘西那景美、情美、人美的環境中。用一些圖片、音樂資源,伴以適當的引導是很有必要且事半功倍的。

  還有最後拓展延伸的對對聯環節,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新形式、新思路的引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氛圍十分活躍。這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總之,很感謝工作站的老師們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在實踐中進步。這次彙報課我收獲很大。尤其是苗老師等給予的我指導與幫助,讓我受益匪淺。有問題也有優點,有瑕疵也有亮點,這對於我今後的語文教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分析翠翠人物形象,體會邊城中的人情之美

  2、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3、通過這顆“千古不磨的珠玉”,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圖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同學們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教學反思《《邊城》教學反思》。

  教學難點

  文章如何展現人性之美

  教學過程

  1、課程回顧,展示圖片

  上節課我們主要從情節和環境兩個角度來探究邊城。先請同學們來欣賞幾幅唯美的湘西畫卷,再次來感受一下邊城的自然魅力。那綿延的小山,那潺潺的流水,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古色古香的白塔,那日日撐船的擺渡人,這一幅幅清麗自然的美景,不禁讓我們想到了陶淵明筆下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在桃花源生活的人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而我們通過對邊城人民過端午節賽龍舟、捉鴨子及翠翠祖父身上可以看出邊城的風俗民情之美。

  2、課堂導入,結合ppt

  當然,除了自然美、風俗美,湘西的妹子也是柔情似水,有圖為證。湘西的妹子美,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妹子更美。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邊城》中對翠翠的直接描寫。(學生朗讀)這是沈從文筆下的翠翠,那麼我想讀完《邊城》之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了一個翠翠,你心中的翠翠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從她身上又體現出哪些人性之美呢?接下來,大家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探究。

  3、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提示: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

  運用對比的手法的分析人物形象

  4、課堂展示

  展示方式:書麵與口頭相結合,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成果。

  展示內容:翠翠形象(學生隻要自圓其說即可)

  展示技巧:結合課本內容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並運用對比手法

  翠翠恬靜、溫柔、聰慧、孝順、矜持、包括小女生與生俱來的小小的任性與多愁善感也是那麼美好。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滿青春活力,在翠翠恬靜而又平靜的外表下,蘊含著噴薄般的激情,我們可以熱切的感受到翠翠的愛,她的愛原始而自然,純樸而熱烈,含蓄而本真從外表到內心都姣好無比。從她身上我們能看到人性之美,這是一種最為樸實而又趨於自然的情感。這正體現了沈從文“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課堂總結

  那靜靜流淌的沅江水,那矗立百年的吊腳樓,那撐篙擺渡的老人,那熱鬧非凡的端午節,那情竇初開的少年人,讓我們看到了邊城那令人窒息的自然之美,純樸原始的風俗之美,還有那至純至真的人性之美。如果說邊城是沈從文給自己建造的一座理想之城,那麼,我們也願意在這座小城裏陶醉下去。

  拓展延伸

  請大家根據本課內容,完善這副對聯

  風聲,水聲,歌聲,嗩呐聲,啜泣聲,聲聲驚殘夢。

  _情,_情,_情,_

邊城教學反思簡短 關於邊城教學反思

//m.ginafitz.com/xiaoshuo/74913/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