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一個永恒的教書匠》閱讀練習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23 點擊:

  晚近,季羨林先生的頭銜,除了教育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通常還有一項“國學大師”。為此,有人在報上陳辭,認為“季羨林的專業是佛學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國學大師”。 有人又撰文反駁,認為“傳統國學的許多重大領域季羨林都涉及到了,絕對稱得上是國學大師”。2007年5月,中央電視台拍攝季老的專題,拿我作陪襯,其間就提到了這段公案,問我怎麼看。卑之無甚高論,竊以為,這事不值得爭辯,在東西融會、環球一村的21世紀的今天,國學大師也者,既不應是一味鑽故紙堆的冬烘先生,也無所謂榮辱褒貶。要我說,季羨林就是季羨林,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個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說,隻是一個教書匠,至多再加一個寫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於亦儒亦釋亦道,而又非儒非釋非道,從心所欲,脫略形跡,無法取替,不可超越。這後八個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聽到,一定不讚成。記得有一年,胡光利、梁誌剛兩位學兄出版《此情猶思——季羨林回憶錄》,在前言中寫上“國學大師”“國寶級學者”“北大惟一終身教授”等詞,季先生閱後,堅決要求刪去。季先生說:“真正的大師是王國維、陳寅恪、吳宓,我算什麼大師?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師們的項背,不過是個雜家,一個雜牌軍而已,不過生的晚些,活的時間長些罷了。”

  2006年,第19屆世界詩人大會在我國山東泰安召開,會上,季羨林、高占祥、李國彝三位被評為世界桂冠詩人。這又是一頂高帽。組織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測,高占祥、李國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評估,且說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學時,曾有“詩人”外號,說明他是喜歡詩的,是有這方麵的素養的,但他一生發表之詩,據筆者所知,不會超過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還自謙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詩的數量,榮膺世界桂冠詩人稱號,他老人家肯定會感到惶恐。我沒有猜錯,一次見麵中,季先生說了創作經過。季先生講:“原本是泰安地區來人,說請我寫一首詩,關於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興致一上,就動筆了。7月29日(2005年),溫總理來,來得特早,我桌上攤著稿紙,沒有收拾。總理問我最近在寫什麼,我說在寫關於泰山的詩,並且念了開頭幾句。以後新華社就作了報道。再以後,你們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詩人。”說到這兒,季先生轉為“難得糊塗”,他說:“桂冠詩人不是隨便戴的哦,他們這麼做,隻能使我臉紅。”

  “中國牌”的榮譽有它本土特色的遊戲規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時候,它總是千推萬阻,避而不見;在你不需要的時候,它卻是不邀自來,蜂擁而至。——算了,撇開這些背後的玄機不談,話題還是回到季先生。筆者覺得,僅就94歲的老人,依然擁有這般創作活力,《泰山頌》就值得一讀;在這一點上,季先生完全用不著臉紅。季先生寫完擱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覺不夠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歲了,又拿出來修改,在一處添了三行24字:“萬木爭高,萬卉爭豔。爭而不鬥,和諧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實現。”其他幾處亦有修改。這種“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泱泱中華,特點是人多,人多思想雜,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許多議論,是頗為滑稽的。譬如有人轉給我一篇文章,是從網上下載的,諷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從楊絳的《我們仨》推測,那個想當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而最終沒有當成的,估計就是季羨林。嘻嘻,胡為乎來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對官場,一向敬而遠之,了無興趣。證以筆者的目睹:那還是上世紀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內來見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說起近來見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飛色舞,唾星四濺。季先生幹坐一旁,默然無語,待老友走後,隻幽幽地說了一句:“他還很得意。”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跡。即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一職來說,倒的確有這麼一回事:“文革”後,某要員曾建議季先生出任此職。季先生麼,婉拒了。爾後,北大讓他當副校長,他倒是痛快地應承。為此,有人曾當麵訝怪:“為什麼放著副部級的職位不要,卻要這個副局級呢?”季先生說:“什麼級別,我腦子裏沒想過這個!”——他想的,就是當他的教書匠。

  (節選自《文彙報》)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_______(5分)

  A.季羨林是一個平凡的人,他隻是一個教書匠,至多再加一個寫家,但他一生發表的詩,不超過十首,因此是一個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94歲的季羨林老人創作了《泰山頌》一詩。97歲時,又拿出來修改,表明季先生為了避免名不副實而堅持修改文稿,恰恰說明了“文章不厭百回改”、“佳作常從改中出”。

  C.季羨林先生亦儒亦釋亦道,而又非儒非釋非道,從心所欲,脫略形跡,無法取替,不可超越。這正是“國學大師”應有的魅力和境界。 D.“文革”後,有人建議季先生出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一職。季先生婉拒了。而後,北大讓他當副校長,他倒是痛快地應承。人貴有自知之明,與其力不從心,不如揚長避短。他想的,就是當他的教書匠。E.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幾處人們對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評價,然後把自己親身經曆的幾件事情簡要描述出來,雖未直接評論,但足以讓讀者了解季老先生的為人。這種筆法在傳記中頗有說服力。

  2.文中說:“季羨林也是一個大有人格魅力的人。”請簡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麵。(6分)

  3.文章最後一段畫線的句子“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跡”。 請簡略分析“心跡”的內涵。(6分)

  4.對於季羨林究竟算不算“國學大師”,作者沒有直接評論。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C、E

  2.(6分)①(學識)學貫古今,知識淵博;②(品質)誠實謙虛,嚴謹執著;③(精神)超凡脫俗(答“清高”亦可);④(情懷)熱愛教育。每答對一點給2分。答出三點即可。

  3.(6分)①對官場,敬而遠之,了無興趣;②對豔羨高官厚祿、投機鑽營之人,充滿鄙視(或:鄙視那種愛慕虛榮之人);③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顯示其獻身精神。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4.(8分)季先生是國學大師。他既精通國學又擁有崇高人格,學堪人師,行堪世範。①季先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他的研究涉及到傳統國學的許多重大領域;②季先生人格崇高,淡泊名利,不計榮辱,隻想當一個教書匠。季先生的研究不局限於國學,不像傳統國學家那樣一味鑽故紙堆,也是研究佛學和梵文的專家。他亦儒亦釋亦道,而又非儒非釋非道,從心所欲,脫略形跡,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國學大師”。 ( 觀點明確,給2分;理由充分,給4分;論述嚴密,給2分。)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

  1.A項,前後不構成因果關係,是強加因果。B項,“表明季先生為了避免名不副實而堅持修改文稿”錯,表明了他“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D項,“人貴有自知之明,與其力不從心,不如揚長避短”錯,這一處是說明其並不是一個官迷。

  2.從其學術成就可概括出第一點;從其對自己的榮譽、別人對他的稱讚的態度可概括出第二點;從其甘當教書匠可概括出第三點。

  3.本段所談的內容是季老並不是一個官迷。老友說起近來見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飛色舞,唾星四濺,在季老麵前洋洋得意,可見老友才是真正的官迷,與季老形成鮮明的對比。結合這些內容不難得出答案。

  4.這是一道歸納概括題的變式題,考生如果將題目改為“季老是一個國學大師,表現在哪些方麵”,就很好思考了。從其成就、人格等方麵概括即可。

季羨林《一個永恒的教書匠》閱讀練習及答案

//m.ginafitz.com/wendang/151803/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