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的詩讀後感範文8篇

發布時間:2014-12-14 點擊:

  【篇一:顧城的詩讀後感】

  顧城,也算是個偉大詩人了,可是他卻和很多偉人一樣,自己拿著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他的詩集第一篇,我最喜歡,孩子與母親,母親和孩子,孩子犯了錯,母親從不手軟,孩子有困難,母親從不袖手旁觀,這首詩,那麼輕盈、樂觀。但是我完全想象不到,他卻殺了自己的妻子,自己又自殺身亡。也許他事業受挫,也許是不受關注,更也許是沒能擺脫陰影,可是,他為什麼不能把他詩中樂觀開

  朗的精神帶到生活中,這樣一顆文學明星也許就不會熄滅,繼續放射明亮的光芒,照亮黑暗的人間。

  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也許也沒有把自己寫東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偉大永遠是口頭禪,文章中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卻很難做到,何不從現在開始,打開心扉,吸取自己所產生的精華,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兵演練,所有人都做個“偉大的人”。

  【篇二:顧城的詩讀後感】

  讀顧城的詩歌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挑戰想象力的快意,因為他筆下的世界是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話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讓你在五彩斑斕之間忘記了現實。他的詩裏,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罷不能的奇幻活潑的想象,並非詩人刻意為之的技巧,事實上,真正的詩人是拒絕技巧的,詩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觸摸本真的感覺,他隻是在記錄,而不是在創造。換句話說,詩不是他靈感的產品,詩是對麵飛來的精靈,她可能來自叢林,可能來自溪水,可能來自蝴蝶輕輕舞動的翅膀,可能來自神秘的時間深處。

  《許多時間,像煙》這一首詩,也會就會喚醒我們的這種奇妙的感覺。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的往事,當我們站在某一個地方驀然回首的時候,常常能有煙波浩渺之感。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多少蓬萊往事,回首處,煙靄紛紛。斜陽外,歸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時間裏的浪子為之唏噓不已。西沉的落日,萬點的歸鴉,無語東流的水,藏在大山裏的小村,一切都被朦朧的煙靄中輕輕地裹著,仿佛是一幅以追憶逝水年華為主題的水墨,讓人想來就有無涯的落寞。

  而與這種落寞緊緊地綰結在一起的,就是時間。時間是永恒的,但是與往事相關的時間又是飄忽不定的。而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鍾又都在變成往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每一刻都生活在煙雲籠罩之中。

  “許多煙從花草中出發,小紅眼睛們勝利地亮著”這一句就讓我們見到一幅詩人獨對火堆的剪影。夜色降臨,一堆火輕輕地燃起,那些溫和的火苗裏,嫋嫋的白煙靜靜地升騰。在詩人的眼中,那閃閃爍爍的火苗,就是煙的眼睛。詩人反複地歎惋“有些晚了”,因為那些美麗的火苗,都要變成“美麗的圖案,燭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將要熄滅了,我們也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火將熄未熄的時候,那柴草上閃爍的火星有著另外的一種攝人心魄的美感。這種美不是靜止的鏡像,但詩人卻用“精致的水瓶”這一個比喻將其傳神地描繪了出來。那將而那嫋嫋地升騰的白色的煙霧,如花一樣覆蓋下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天所發生的一切,已經成了為與煙有關的記憶。昨天是什麼?有著“子彈擊中銅盤”的響亮的聲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著與甜蜜有關的狂歡。這些,在今天都隻是留下了一些必將沉入港口的碎片。“有點晚了”,我們又一次聽到了詩人的歎息,因為在時間裏,很多的東西都已經成為無法拯救的舊事,那曾經如此真實的一切,包括愛情與理想,包括成功與失敗,都已經變成時間裏的塵埃。今天,懸浮在夢想之上的今天,必將是另外的情形。

  與昨夜相關的時間,已經像隨風漂走的煙的花朵一樣消失了,帶走的還有詩人無法挽留舊夢的歎息。可是,對於生命來說,光是一條永遠流淌的溪流,已經走了千年之久,而且還將永遠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擁有光的人們,還有必要為昨夜的逝去而歎息嗎?青蔥的歲月,金色的年華。如煙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們不忍割舍。正如我們在童年的夏天裏,赤腳行走在水裏的清涼,或者在狂暴的風雨裏騎著自行車瘋狂地奔馳和放歌。正如年輕時候和心愛的姑娘所牽手走過的綠蔭,共同擁有的月色,以及無數次的誤會與眼淚,還有無言相對的身影。這都是我們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實即使在火苗最美麗最溫暖的時候,讓人忘記時間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奢望過,它能一直伴我們走過如此富有詩意的長夜,我們隻是看著空中綻放的煙的花朵,祈禱著,能在黎明後的某一個時候,擁有一個有你的夢。

  我們已經成熟了。有時候想來,成熟真是一個讓人感到蒼涼的詞語,當你說自己成熟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把自己完全交給了現實。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美麗而又莊重的詞語包裝它,比如善良、責任、忠誠等,我們一任自己被現實的水磨平自己的棱角,一任自己逐漸地適應各式的麵具,自如地扮演各樣的角色。生活裏不再有看星星的心情,我們隻是在有的時候,看著鏡子裏不再年輕的麵容,看著漸已蕭疏的頭發,心裏悄悄地掠過一絲的淒涼。因為,那我們不曾在意的風,已經把我們送進了秋季。麵對這個我們不喜歡的世界,逃離的衝動似乎也不複存在。我們曾經是那隻小蝌蚪,想著終生都能夠生活在水中,想著會像一條魚那樣活潑潑地活著,可是時間卻讓我們變成了青蛙,這個世界不是給蝌蚪準備的,它存在的唯一的命運就是,長大,就是,失去自己,變成另外的一副醜陋的身軀,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活下去。直到最後。在稻香裏歌唱的時候,還會想起那個夢嗎?

  也許真的,有點晚了。但是,當整個世界的陽光都照在我的身上,我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晚上,煙的形狀。

  【篇三:顧城的詩讀後感作文】

  初次接觸顧城的詩是因為他的那首《一代人》,當中的句子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打那以後我便知道有這樣一位朦朧詩人。瀏覽過顧城先生的許多照片時,我略感驚訝,他總是戴著一頂用褲腳改成的帽子。依照他的解釋,是為了避免塵世汙染了他的思想。因為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一層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一頂帽子,讓他遠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正是這樣一位如荷花一般詩人,讓我感到他就像一位純粹的藝術家,有著自己非比尋常的靈魂。《顧城詩集》中當我閱讀《顧城詩集》之時,我依舊十分鍾愛《一代人》,並非因為我聽到的最多,也並非因為它最有名,短短的兩句詩將黑暗與光明對立統一在了一起,十分瀟灑地跨越了這之中棘手的樊籬,黑不是色彩,沒有了光的反射便是黑,帶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而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正是一種叛逆,一種反抗,是一代人渴求吸收一切光明的象征。從中我也看到了顧城澄澈的內心,這是他的自我闡釋,經曆了“十年浩劫”他用詩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堅定的內心。我相信,能夠寫出如此詩句的詩人定會擁有一顆無比向往光明的心。我愈發認為,他的高潔,與生俱來,由內而外。

  而當我讀到《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的時候,便想到形容他的那句話:“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雖然很矯情,卻又很妥帖。

  詩中這句“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描述了他的一生,正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執地編製自己的夢,這是顧城的執著,也是顧城的魅力。在紛繁、肮髒的成人世界裏,詩人情願“閉上眼,世界就與我無關了”。他甘願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雲英和蟈蟈的隊伍,向著沒有汙染的遠方出發”。這讓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固執地這樣想過。現在也會偶爾想一想,但大多數,也隻是偶爾。沒有辦法,生活在現實中的我們,至少現在還沒有辦法去守住自我編織的小世界。

  我可以從他詩中感受到他豐富而溫柔的內心。很多時候,他的詩讓我感到他就像是一個孤單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這樣一顆心讓他寫出了不同於別人的詩句。不論是《野草》中略帶寂寞的“無名小花”,又或是《遠和近》中因為愛情而蒼涼的心思,還是《結束》中悲壯的“被上帝藏進濃霧的砍殘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斷低吟,呐喊的心。

  就算扣上手中書本,也扣不上和詩句一同律動著的我的心。

  【篇四:顧城的詩讀後感】

  顧城的詩很難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詩人的心。

  膚淺地談下我的讀後感:這是詩人的一個夢,顧城試圖通過詩將夢重現:我將鐵鏈理解為陽光(一節節陽光的鐵鏈),因為此夢和水有光,所以出現一係列意向:泉水、大海、魚——而有水則有岸則有“台階”,大海同"晴空"一樣都是青色,魚與‘鳥’相戀象征宿命的絕望。

  白馬從森林深處踏著閃爍的陽光奔來,開遍鮮花。青色的大海翻滾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這晴空最強的兵,它們可以衝破一切束縛奪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見飛鳥與魚相戀,我想起了你……然而這陽光確如鐵鏈般沉重,我的自由隻在夢中。

  這是一曲對心中美好的頌歌與哀歌,表達了詩人對真善美的追求(或許是愛情),我所有的花都從夢裏出來,我所有的夢都從水裏出來,麵對大海,我低聲說了聲你的名字。——我所有的花隻為你開。表達的愛慕之意溢於言表,然而字裏行間卻充滿絕望與孤獨——我們都在陽光的鐵鏈下行走,你我的結局逃不了飛鳥與魚的宿命。

  【篇五:《顧城的詩》讀後感】

  早就知道顧城是當代的朦朧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忙於工作一直沒有拜讀過。這次仔細的品味了幾首詩,確實如此,詩中表現出一種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心中浮想聯翩,特別是名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喚醒了我對童年的回憶,充分表達了我們那一代人的憂傷,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回想我們走過的路,孩童時期夢想著成為華羅庚式的科學家,成為黃繼光和雷鋒式的英雄……,充滿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正如“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幻想而掙紮、奮進、努力拚搏,表達的正是龍的傳人的精神血脈,表現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渴望。“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願意編織美好的畫,畫下未來,去尋找光明的前程。

  但現實的路並不是想象中的美麗,所有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樣,一個一個的破滅,“我隻有我,我的手指和創痛,隻有撕碎那一張張,心愛的白紙”。現實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夠實現,從來就沒有嗟來之食,需要腳踏實地學習和工作,經曆生活風雨的磨煉,最終才是美麗的彩虹。“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不斷地畫,不斷地努力,最終會尋找到我的歸宿,雖然許多的夢想破滅,但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我是“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每當讀到這一句時,我就想呼喚:祖國-我偉大的母親。

  聯想到當代,社會進步非常大,生活條件優越,不能坐吃山空,依靠前人的成果,更應該大力倡導和弘揚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發揚中華龍的優秀傳統,任性地堅持、任性地傳承,為民族永遠的屹立在東方添磚加瓦。我任性,“一個被媽媽寵壞的孩子”,這是一個偉大民族的脊梁。

  【篇六:《顧城的詩》讀後感】

  黑暗的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

  很早就買過顧城的詩集,印象裏的是人應該是執著於“黑暗的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朦朧詩人。他就像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將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與色彩轉化為飄忽、絢麗的詩句,童話般明媚,還帶著些許憂傷。我始終記著形容他的那句話:“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說的很矯情,卻又很妥帖。

  大眾印象裏的顧城總是戴著一頂用褲腿改造成的帽子,為什麼呢?按照他的解釋,是為了避免塵世汙染了他的思想。因為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一層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拿頂帽子,讓他遠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篇七:《顧城的詩》讀後感】

  我想一定會有人並不喜歡這本書。

  快樂的人,長大的人,無所畏懼的人,每天乘地鐵上下班從來沒有表情的人,有很多錢的人和想有很多錢的人,生活精彩的人和生活蒼白的人,不會發呆和浪費時間的人,說謊和不說謊沒有分別的人,堅強的人,幸福的人。

  幾乎所有人都背得出隻有一句的《一代人》,我買到這本書後開始追究要去尋找白晝的顧城,他用褲腳裁成的廚師帽,島上的日子,愛情或者僅僅隻是糾纏,血和死。越看越沒有頭緒,這是個匪夷所思的人,他活著隻為了自己,死了也是。找到他生前一次詩會的錄影資料,隻見單薄的南方男子,腔調細軟矯揉,草看到一半就關掉窗口,我也不知是怎麼了。

  想要認識一個人需要讀他的曆史,但想要認識一個詩人,或許就隻需要讀他的詩歌。

  他的很多話並不像真正意義上的詩,不太刻意和修飾,沒有斟酌過用詞和斷句,也沒有特別固定使用的意象——然而,卻非常好聽,如果你讀出來的話。

  絕大多數時候他用第一人稱寫作,隻用眼睛看你會覺得它們撲進你的目光裏尋求庇護和溫暖,他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他說“我唱自己的歌”,他說“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他說“在你的門前/我堆起一個雪人”。你的心會不由自主被他的句子軟化,你會不忍心責難這個可能隨時垂下眼瞼無聲哭泣的孩子。我試著讀出來:“在紙角上/我還想畫下自己/畫下一隻樹熊/他坐在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裏/坐在安安靜靜的樹枝上/發愣/他沒有家/沒有一顆留在遠處的心/他隻有,很多很多/漿果一樣的夢/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試著讀出來,陌生的句子,卻那麼像是我自己的聲音。

  他常常說使人啞然失笑的句子,星星月亮是怎麼來的,喜歡發言的鳥雀討論貯存穀粒的方法,不要告訴廟裏的烏鴉那個偷蘋果的故事,裝著花籽而不是錢幣的生日小錢夾,人要用布把星星蓋好然後把燈碰亮。我常常在看的時候笑,讀出來的時候哭。

  夾雜在這些夢話一樣的句子裏,也有一些突然之間冷靜了的話。“下山吧/人生需要重複/重複是路”;“有門,不用開開/是我們的,就很美好”;“村子裏有樹葉飛舞/我們有一塊空地/不去問命運知道的事情”。他喜歡用祈使句,微微有些疲憊,但飽含真誠。把這樣的句子截出來用即時貼粘在隨處可見的地方,就能布下溫暖,埋下力量。

  有時候我覺得他是個根本就沒長大的孩子,可能直到死他都沒明白這個世界的真相。但又有些時候,我覺得他深邃得可怕,嘴角時刻都潛藏輕蔑,舉起利斧時都不恐慌。他用孩子的口吻說話,一字一頓,認真用力;他也用複雜和迷離的詞句,像昂著頭的法師說出的讖語。他的世界大概就是黑白交疊的,是顛倒的,時老時幼,時真時幻。就像這個版本裏選入的顧城手繪的插畫,有些根本就是兒童簡筆畫,另一些卻顯得詭異奇譎。你很難說,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顧城。

  但不管怎樣,我也相信,一定會有一些人喜歡這本書。

  做錯事會臉紅哭泣的人,收集糖紙和星座卡片的人,對著公車裏的小朋友微笑做鬼臉的人,摔倒了自己爬起來不掉眼淚的人,正在長大的人。

  一頭一尾的兩種人不一定不會是同一個人,他們有時候是這樣,有時候是那樣,有時候長大了,有時候變小了,有時候醒著,有時候睡著。就像這個在黑夜和白晝之間徘徊的詩人,他是誰,我們永遠也無法說清楚了。

  【篇八:《顧城的詩》讀後感

  朦朧詩在詩人顧城的手上,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有時如水清澈,有時似雲無垠,但當一切寂靜無聲,反複閱讀它,便會讀出其中最真摯、最富有哲理的東西。

  讀到《自信》時,是期末考試的前一周。寒風嗖嗖地吹著,透進圍巾的縫隙,使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像是在告訴我期末考試,將會像潮湧般襲來並無聲覆蓋。而我的數學也將會卷進這場風暴中。這擺在眼前的事實,讓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翻開了《顧城詩選》,知道隻有這些小詩才能讓我拋開煩惱。

  第一次讀到《自信》時,還不是特別理解,但當再一次讀時,便有了自己的體會。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小男孩,他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驕傲的在前麵走著,麵帶微笑。而另一個與他長得一模一樣,但卻是虛幻的,他皺著眉頭,像是要哭了,這個是他的命運。多麼形象的一首詩,簡潔但又富有真理。

  是啊!人的命運是要靠自己掌握的,正如英國丁尼生所說的:“人就是人,是他命運的主人”。我們不能盲目的相信宿命,認為一切都是天注定的,更不能去相信那些算命先生,看所謂的手相、麵相。如果他們真的會算命,為何不去為自己算一卦呢?又為何依然坐在街頭等待生意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反省、去思考嗎?

  雨果說過:“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法把它製造成甜的檸檬汁。”是的,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在他們剛出生時,就像是擁有了一幅新的畫卷,這畫卷也就是他們的人生路程,至於最後是暗淡無光,還是絢麗多彩,就看他們自己是怎樣塗寫的了。所謂:“是燕雀,是鴻鵠,就在一念之間”。

  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覺得現代社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男是女,是貧窮或富有,是白種人,黃鍾人或黑種人,都有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美國黑人總統候選人,憑著自己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打破了美國黑人當總統候選人的紀錄,創造了自己的奇跡。過去的社會由於嚴重的種族歧視,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賤,但現在,事實證明,隻要願意付出努力,敢於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的數學成績頻頻“創造新的紀錄”時,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強科去彌補我不高的數學成績。這種聽天由命的學習態度是我總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開始慶幸我現在明白了這一點,雖然時間不多了,還剩下一周,但我相信隻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變現實,就一定會有進步。

  冬天的陽光是溫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絲希望,啟示人們不要放棄,前麵就是光明……手中的《顧城詩選》被撒滿了陽光,我忍不住再讀了一遍,感謝它在我迷惘時給予我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顧城的詩讀後感範文8篇

//m.ginafitz.com/wendang/14359/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