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中年時的詩句

發布時間:2021-02-08 點擊: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下麵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蘇軾中年時的詩句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獄中寄子由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賞析:蘇轍比蘇軾小四歲。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蘇軾曾有詩說:“我年二十無朋儔,當時四海一子由。”兄弟情誼,到老不衰。 宋朝開國以來,因文字批評朝政而被係獄的,蘇軾是第一人。這首詩是在獄中所寫,子由是蘇轍的字。 當蘇轍聽到蘇軾被捕的凶訊時,無異是晴天霹靂,二人本就是手足至親。 蘇軾被逮入獄後,首先想到的也是其弟弟,詩中向弟弟進行解釋和關照。

  篇二: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賞析: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遊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蘇軾因所謂的“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自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至黃州,至公元1084年(元豐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黃州貶所居住四年多。

  篇三: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賞析: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歎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篇四: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賞析: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篇五:遊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賞析: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蘇軾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館判官告院,權開封判官。當時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蘇拭寫了《上神宗皇帝書》、《擬進士對禦試策》等文,直言不諱批評新法,自然引起當道的不滿。蘇軾深感仕途險惡,主動清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蘇軾當時三十六歲。途經鎮江,他曾到城外長江中的金山寺,拜訪了寶覺、圓通二位長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難怯,蘇軾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觀賞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七言古詩

  篇六: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賞析:紹聖三年(1096)蘇軾作於惠州,此題下有兩首,這裏選第二首。嶺南兩廣一帶在宋時為蠻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遷客逐臣到這裏,往往頗多哀怨嗟歎之辭,而東坡則不然,他在這首七絕中表現出他素有的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精神風貌,同時還表達了他對嶺南風物的熱愛之情。

  篇七: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賞析: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律詩。1094年(紹聖元年),宋哲宗親政,蔡京、章惇之流執掌朝政,專整元祐舊臣;蘇軾更成了打擊迫害的主要對象,一貶再貶,由英州(州治在今廣東英德)而至惠州,最後遠放儋州(州治在今廣東儋縣,轄境在今海南),前後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還。這首詩,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島返回時所作。詩中回顧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經曆,表達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曠達豪放的襟懷。

  篇八: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係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賞析:1101年三月,蘇軾由虔州出發,經南昌、當塗、金陵,五月抵達真州(今江蘇儀征),六月經潤州擬到常州居住。《自題金山畫像》是蘇軾在真州遊金山龍遊寺時所作。

  作此詩時,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骨髓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為壯誌未酬的長長歎息。作者隻能慷慨悲歌,自歎飄零。這首詩莊中含諧,直中有曲。表現了東坡其人其詩特有的風格。讀之使人擊節可歎,極易受感染。

蘇軾中年時的詩句

//m.ginafitz.com/shiju/149085/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