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酒人生感悟

發布時間:2021-08-10 點擊:

  人生感悟,顧名思義,就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李白的詩酒人生感悟,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的詩酒人生感悟

  李白的詩酒人生感悟篇一:

  唐朝被稱為“詩的國度”,而在這個詩歌王國裏有兩個“王”,一個是李白,另一個是杜甫。正如曆史上每一位君主都有屬於自己的“廟號”一樣,後人也為李白、杜甫追諡了“詩仙”“詩聖”的封號。聖,是穩重,沉鬱,樸素而且高出一般人的道德情操。仙,則帶有飄逸,浪漫,華麗的色彩。而李白詩歌之飄渺,豪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喝高了”。

  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於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由此可以看出李白“縱橫恣肆”的才華和“豪放不羈”的性格。

  讀李白的詩,十有八九總與“酒”有聯係。“千金買一醉,取樂不餘求”,“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mai春芳”是說買酒;“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且將換酒與君醉,醉歸托宿吳青渚”, 是說換酒;“對酒不覺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是李白在獨飲獨酌;“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酒”,寫出了李白的酒量驚人,喝起酒來一發不可收拾;“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曲盡酒亦傾,北窗醉如泥”,寫出李白醉酒的情狀。

  當初被玄宗召入長安“仰天大笑出門去”,如今卻因權貴不容,被“賜金放還”。所謂之“我不棄世人,世人自棄我。”讀《將進酒》,我們領略了詩仙的豪放風格,與其一起經曆由悲慨到歡樂,由激憤到狂放,再到愁苦的感情變化,一個複雜的李白形象展現在了我們麵前,原本高高在上的“詩仙”,走下了他的神壇,讓我們看清了他的麵容,他比想象中要老了許多,不過鶴發藏不住他的俊朗,憔悴遮不了他的堅強。無論他軀殼如何的醉生夢死,都掩飾不住他靈魂中炙熱的追求理想的“赤子之心”。“天生我材必有用”, 曆史上子牙垂釣,孔明高臥等傳說是那樣的動人,怎能不讓一心要“立抵卿相,建蓋世功業之後功成身退”的李白向往憧憬呢?可是,老天沒有給他這樣的時代平台,李白在等待中蒼老了自己。李白是矛盾的,又是浪漫的,他在矛盾中堅持浪漫,以浪漫去對抗矛盾,這種激烈的碰撞是驚心動魄的,詩人可以在酒的世界裏忘記傷痛,得到片刻放鬆。

  李白正是借助酒性,完成了許多不朽的篇章,他借助酒讓自己張揚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釋放,雄奇的意境,大膽的想象,誇張的語言,浪漫的情懷,在詩中得到盡情表現。他的詩中有灑脫,“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上高樓”,有悲愴“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有瀟灑,“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且停杯一問之”,有逍遙,“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李白借酒抒萬丈豪情,李白用酒寫萬古柔情。李白因酒越發灑脫飄逸,酒因李白更加酣暢淋漓!

  不知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詩,還是李白的詩成名了酒,也許李白、他的詩與酒相得益彰,而這三者從來就未曾分離吧,因此,成就了李白的詩酒人生。

  是英雄 就難免落魄

  生於凡塵 也曾經隨流逐波

  任才情淩雲萬丈

  總無法將俗世敵過

  縱然藏盡本色

  也還會碰上

  無法逾越的自我

  避世心有不甘

  入世又難忍渾濁

  醇酒便成了知己

  陪你醉看日出日落

  你從來不肯認輸

  便總是平地起風波

  你絕不稍稍示弱

  這成了你一生的焦灼

  你在杜康裏築起安樂窩

  帶著酒氣上遏行雲

  彩霞就沾上了你的詩墨

  光有酒還嫌不夠

  玉壺中安不下你的天國

  你仰天大笑出門去

  功名成不了枷鎖

  你早已走得遠了

  那些過往的塵埃

  又怎奈你何

  留下了酒壺與杯盞,

  帶去了超逸和灑脫,

  太白遺風的酒旗,

  至今還在村口翻飛,

  召喚著你,

  不肯歸來的魂魄。

  李白的詩酒人生感悟篇二:

  經老師推薦,我買了《李白·詩酒人生》這本書,翻開目錄,發現這本書共分為七大部分:

  1.求仕篇

  2.從政篇

  3.尋仙篇

  4.任俠篇

  5.醉酒篇

  6.婚戀篇

  7.苦學篇

  這麼幾篇,當然寫得都非常不錯,但我看完全書後,覺得最感興趣的要數第一篇——求仕篇。

  這篇主要是講李白的人生價值觀是什麼、如何規劃、決定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兩個方麵。李白的價值觀嗎,這就不用多說了,就是當上一位君王的老師。我覺得更主要的是如何實現它,因為李白有很特殊的個性,走的道路也自然就不同尋常:

  自李白定下了自己的價值觀後,便開始潛心揣摩該如何實現。大家應該都知道,古代要是想出名,想當官,想致富,最正經、最出名、最常見的道兒就是走科舉——考試。然而年輕氣盛的李白早已清楚的認識到了科舉考試中,失敗者無臉見兄弟姐妹、父母姨叔的辛酸。雖然成功的人也不少,但是成功所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可估量的!換來了名利,但也換來了白發!名利自然可有可無,但年紀可是一去不複返哪!正如唐太宗的悲劇——“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發。”他可受不了這種煎熬!!!盡管“科舉考試”這個製度對李白來說很有利:

  科舉考試絕對公平,是靠考試成績來決定官位、俸祿大小,沒有留任何“走後門,鑽空子”的條件。既然沒有,那麼那些從地主、富家出身的子女,就不會沾光了。不會沾光的話,像李白這種真人才,才能被人發覺。

  當我看到這兒時,真是恨不得現在就去當李白,走科舉這條道兒,可是李白的想法和舉動實在是讓我覺得詫異:李白由於厭惡考“科舉”所受的煎熬,便決定走一條雖然正當,但是很罕見的道兒,名字叫“終南捷徑”。那個道兒大概就是這麼著走的:

  自己到山中當隱士,差不多八九年,就寫一篇傾注了自己八九年來努力出的成果的書,然後想辦法讓它流傳起來,讓自己出名。這樣做是為了保留一定的自由度和才氣,還是相對科舉考試的十幾年“寒窗苦讀”來說要強得多!

  終於,李白權衡了利弊之後,還是決定走“終南捷徑”。


李白的詩酒人生感悟

//m.ginafitz.com/shige/185488/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