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經典古詩大全

發布時間:2021-02-23 點擊:

  導語:蘇軾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麵取勝。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軾的經典古詩大全,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蘇軾的經典古詩大全

  1、盡見西山遮岱嶺,迥分東野隔新羅。《登表海亭》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記承天寺夜遊

  3、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

  4、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

  5、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

  6、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遊金山寺》

  7、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晁錯論》

  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11、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12、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江城子》

  13、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後赤壁賦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

  15、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陌上花》

  16、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西江月》

  17、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

  18、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

  19、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20、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21、請得一日假,來遊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半月泉蘇軾、曹輔、劉季孫、鮑朝懋、鄭嘉會、蘇固同遊,元祐六年三月十一日》

  22、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23、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24、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

  25、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26、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陌上花》

  27、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水龍吟》

  28、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西江月》

  29、人生如夢,一尊(通“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3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

  31、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吉祥寺賞牡丹》

  3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曉景》

  33、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34、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35、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廬山煙雨》

  36、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蝶戀花》

  3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

  38、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

  39、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有美堂暴雨》

  40、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西江月》

  41、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42、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43、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水調歌頭》

  44、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45、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澄邁驛通潮閣》

  46、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春夜》

  47、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東欄梨花》

  48、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西江月》

  49、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陽關曲》

  50、有情風萬裏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八聲甘州》

  51、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前)赤壁賦》

  進京應試

  嘉佑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的,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隻得第二的。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梅二公既歎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歐陽修聽後,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於創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的。”

  名動京師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的。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嘉佑四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製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還朝判登聞鼓院。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的,蘇軾還朝的,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的經典古詩大全

//m.ginafitz.com/shici/151937/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