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記承天寺夜遊

發布時間:2021-11-18 點擊:

  《記承天寺夜遊》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市南。

蘇教版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 記承天夜遊

  宋代: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裏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隻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初二文言文複習--《記承天寺夜遊》蘇教版

  一、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2分)

  (1)月色入戶 ( ) (2)念無與樂者 ( )

  (3)相與步於中庭( ) (4)庭下如積水空明 ( )

  (5)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者 ( ) (6)懷民亦未寢 ( )

  (7)水中藻荇交橫 ( )

  2.用現代漢語寫出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

  3、用現代漢語翻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2分)

  4.晉代陶淵明因不滿官場的黑暗腐敗,憤而辭官回鄉,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恬淡的生活。本文中,作者也以“閑人”自居,這悠閑與陶淵明的一致嗎?簡述你的理由。(3分)

  5、品味文中劃線句子,說說下麵哪句詩最能體現該句的意蘊。(3分)

  明月鬆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我選

  理由:

  6、仔細閱讀上文及所給材料,說說“閑人”的內涵(4分)

  材料:蘇東坡,即蘇軾,北宋文學家。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變法、反變法的政治鬥爭風浪中度過的,因“烏台詩案 ”被逮捕入獄,出獄後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曆經幾起幾落,直到貶至海南省。從他中舉為官到去死的四十五年中,前後有十四、五年都過著貶謫流放、顛沛流離的生活。這篇文章他謫貶黃州後寫的。

蘇教版記承天寺夜遊

//m.ginafitz.com/sanwen/205327/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