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的大概詩意

發布時間:2021-11-18 點擊: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題西林壁的大概詩意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詩意

  從正麵、側麵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麵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注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麵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麵西麵看.

  側:側麵。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麵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於。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裏牆壁上的。

  中心思想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

  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隻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麵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名家點評

  毛穀風:此詩反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宋人七絕選》,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

  徐中玉:此詩說明“局中人常常看不清事物的全貌和真相,就是由於受到認識條件限製的緣故。”(《蘇東坡文集導讀》,巴蜀書社,1987年版)

  鄭孟彤:此詩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中國詩歌發展史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遊國恩等:此詩的“理”是“局外人有時會比局中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

題西林壁的大概詩意

//m.ginafitz.com/gushi/205368/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