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嶽陽樓記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11-18 點擊: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作者當時正被貶官“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自在,可他沒有像許多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不問世事,任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

  範仲淹嶽陽樓記讀後感1

  “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這其實就是古代的毛澤東。

  毛澤東說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大公無私”,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毛澤東發動“文革”,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毛澤東說,如若“文革”失敗會重上井岡山鬧革命,這其實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範仲淹、毛澤東都是中國文化當權派,都是中國文化極端浪漫理想主義,因此一邊把毛澤東的文革惡魔化,一邊又在中學作文中學習範仲淹的這篇散文,認識上是淺薄,精神上是自相矛盾,其實它們都是中國文化的果子。

  範仲淹、毛澤東思想中,是聖人精神文化至上,沒有個人人權的獨立、自由的精神價值。

  他們想象的聖人精神,不過是舊中國文化短暫幻想以至虛假的海市蜃樓。

  中國傳統文化,個人精神是被摧殘和不幸的。

  如若一種文化的個人精神是不幸的被踐踏以至扼殺,它的人民也必然是精神不幸福的、缺失的、畸形的,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純粹精神的追求,因為純粹精神追求是建立在個體精神獨立的基礎上。

  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教導中國人做一個精神純粹的人,這在中國文化中,在毛澤東政治體製中,都是無從談起的。

  範仲淹嶽陽樓記讀後感2

  這幾天,我讀了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嶽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嶽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它寫了,政治上的榮辱沉浮,事業上的成敗得失,以及生活上的富裕窮困。其中我最喜歡這一句: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我喜歡的原因是:它的銜,吞,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都很好。

  讀了這篇《嶽陽樓記》讓我收獲很大,裏麵很多語句我都不懂,要看翻譯。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多多看書,讓文化水平提高,這對我以後有很大的幫助。

  大家有時間也看看吧。

  範仲淹嶽陽樓記讀後感3

  《嶽陽樓記》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的傳世名作。慶曆四年,範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到巴陵做官,重修了曆經戰火動亂被毀的名樓---嶽陽樓,修葺一新之後,邀請範仲淹為嶽陽樓題寫文章,以誌紀念。範仲淹就創作了這篇廣為傳誦的文章《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分敘事、寫景、議論三部分。文章一開頭作者略敘創作這篇文章的緣由:“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址,刻唐賢今人詩文於其上,囑餘作文以記之”。之後,用濃墨重彩,出色地描述了在嶽陽樓上所能見到的景物,通過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對比描寫,借文中“古仁人”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胸與抱負,這種人生理想對後世有誌之士有永久的鞭策作用和鼓舞作用。

  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很小就會背誦這篇文章,今年的寒假,媽媽又讓我重溫了《嶽陽樓記》,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身居朝廷高位,為平民擔憂;獨處邊遠江湖,為君主分憂,這就是進京做官也擔憂,退隱江湖也擔憂,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說“當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擔憂的時候我就為他們擔憂,而當天下人都安居樂業感到快樂之後,我才敢快樂”吧!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作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一員,就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學習,以天下民族和國家利益為己任,等將來長大後回報社會,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的最大快樂。這才是一種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標。

範仲淹嶽陽樓記讀後感

//m.ginafitz.com/gushi/205338/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