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遊子吟教學反思2篇

發布時間:2021-05-31 點擊: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下麵是古詩遊子吟教學反思2篇,請參考!

  篇一:遊子吟教學反思

  《遊子吟》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地愛和感激之情,立意深遠,通俗易懂。穀建芬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歌聲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蘊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編織了一曲依依不舍、飽含深情的“母子愛歌”。

  在此課教學時,我先從唐詩開始,有唐詩引出歌曲《讀唐詩》,先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一方麵更深刻地 了解唐詩,引出課題《遊子吟》,另一方麵,讓學生第一次接觸卡農式地讀歌詞,為後麵學完歌曲更好地表現歌曲做準備。但是由於《讀唐詩》這首歌有點長,顯得這個環節時間有點長,如果對歌曲進行剪輯,去除反複部分,效果應該會更好。

  在學歌教學中,我始終把”情”放在首位,從模唱、到學譜,再到唱詞,處處都注重學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學中,我先從歌詞內容入手,讓學生模仿母親縫衣服的感人情境,讓學生在模仿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意境。接著又由縫的動作引出旋律的線條,從模唱到唱譜,一切都很順利,學生能夠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來。整個環節似乎比較順暢。在唱詞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跟琴輕唱,在唱的同時,發現難點和不足,等改正了節奏、音高等難點後,我又再三強調了歌曲中所蘊含的“感恩、感激、與感謝”,並引導學生如何唱好最後兩句。學生在我的不斷強調中能基本表達出歌曲的情感。但回想整個環節,似乎都隻有我一個人在講,偶爾讓學生將幾個關鍵詞重複一遍,再無其他了,整個環節顯得有點枯燥,試想一下,如果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有感情的按節奏讀一讀歌詞,再用示範的方式讓學生聆聽,比較,或許,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課堂形式也會更為豐富。正是由於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麵對歌曲的拓展環節,一半學生唱,一半學生卡農式地誦讀有點顯得有點急。學生能讀對,卻不能讀得很完美,最後的展現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點差距。

  在本課的教學中,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無論在哪門學科的教學中,情感的教學,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情感不僅是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僅是由遺傳和成熟決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人的情感發展植根於教學活動之中。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但更是情感的藝術。在本課中,我在教會歌曲的同時,更是著力於學生“遊子”感情的體驗,將“情”融於音樂,在音樂中體驗“情”,這也是我本課的教學教學目標之一,在實現這個目標上,我對本節課還是比較滿意的。

  以上是本人對此節課的點點思考,許多細節,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上中不斷完善、提高。

  篇二:遊子吟教學反思

  西師版語文二年級上冊《遊子吟》是一首描寫母子之間濃濃親情、讚美偉大母愛的古詩、是能夠讓學生充分領略詩詞語言美和意境美的經典詩篇。對於從小受到溺愛、關心體貼父母的意識較為薄弱的現代小學生來說,該詩又是一首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這首詩歌之前,我的內心是忐忑的,畢竟七、八歲的娃娃,無法去深刻地理解這種深深地母子情誼。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訓練,教學中滲透了“母愛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

  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繼而學生在音樂聲中解讀詩句、觀察畫麵、想象說話。

  二、以讀代講,層層推進

  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詩歌產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課堂中,我逐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分句品讀,隨機搭建朗讀擂台,調動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客觀地相互評價,使得學生朗讀情深意切,十分投入。在教學中我告訴孩子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在孩子讀通

  後,我便問他們腦子中出現什麼樣的畫麵,孩子們說:“一位媽媽在給孩子縫衣服”,說明孩子在以有的知識基礎上,大體了解了前兩句。隨後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幅畫,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老師的語言將孩子與孩子一起走進畫麵 ,“別人都入睡了,隻有我家油燈在閃爍,隻見以為母親在??;夜晚,窗外寒風呼嘯,人們早已進入夢鄉,我一覺醒來,隻見??”。這樣層層遞進,使學生感受詩畫是一家,幫助孩子較好的理解詩意,古詩的情境被學生體味出來了。在圖文幫助下,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指出母愛的偉大,做兒女的不能一一報答,就像春日的小草,無法報答太陽的恩情一樣。孩子們聽得特別認真,朗誦得很有感情。

  《遊子吟》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體味的詩歌。是的,母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子女是母親一生的牽掛。每個人都是人之子女,每個人也都會為人父母。做人子女者,在父母有生之年,要多多陪伴父母,多多孝敬父母,多多與父母交流。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子女給予他們的感情慰藉。千萬不要到父母離開我們時,才會為沒有及時盡到孝道而後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可能是為人子女者最深切的後悔和遺憾吧!

  總的來說,我在教學過程中情感很投入,積極引導了學生,創設相關意境,並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讀出慈母的關愛之心,遊子的孝義之情。

  不足之處:

  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應與生活相聯係。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如果創設了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生活走進課堂,融入了學習,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這樣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受,使學生感受到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用愛心教會我們吃飯,走路,做人??母親的愛是偉大崇高的,樸實無私的。讓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體驗撥動學生的心弦,震撼學生的心靈,讓生命的體驗上升到體悟、品味、欣賞的境界。

  總之,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為今後的古詩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保留學習古詩的極大興趣,充分地遨遊在古詩的文化海洋之中。


古詩遊子吟教學反思2篇

//m.ginafitz.com/gushi/171335/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