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遊子吟活動反思

發布時間:2021-05-29 點擊:

  教師在教學環節上要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下麵是小編搜集的古詩遊子吟活動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遊子吟活動反思【1】

  《遊子吟》是一首描寫孩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言的愛的抒情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題,我這堂課主要以審美為核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感情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用心體會歌詞的意思,然後以情帶聲,有感情的朗誦歌詞,並配上背景音樂,有助於情感的抒發。

  在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上,我采用舉例子、對比、擬人的方式,讓學生形象的認識前倚音,並記住前倚音的樣子,就像是媽媽拉著孩子的手,依偎在一起。

  整堂課的氣氛比較活躍,環節比較緊湊,通過反複聽唱歌曲和模唱旋律,學生對於歌曲的旋律比較熟悉,音準也得到了提高。

  這堂課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導入的時間過長,在導入時候采用的圖畫內容更深一點就更好了,教師的肢體語言不夠豐富,語言不夠有親和力,沒有從始至終的抓住孩子的心。

  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讓抓住孩子的心,調動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我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老師而言,除了具備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能力。

  古詩遊子吟活動反思【2】

  《遊子吟》一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通俗易懂,曆來被人們所廣泛傳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豐富古詩積累。了解詩歌大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慈母的孝心,感受詩人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訓練,教學中滲透了“母愛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

  課始,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寫作背景娓娓道來,隨之配樂配畫感情朗讀,使教學活動一開始就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繼而學生在音樂聲中解讀詩句、觀察畫麵、想象寫話。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內容和各種教學媒體中含蓄潛在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浮動起來,生發開去,促使學生將自己原有的生命體驗和新鮮材料相結合,產生一種新的體驗。

  二、師生交流,創設和諧、融洽的情境

  人人直麵所有學習成果,交流就成了欣賞與被欣賞的過程。師生之間以學習成果為中介,產生交流和對話的欲望,無論是津津有味地誦讀同學的作品,還是聲情並茂地介紹自己的成果,抑或是教師發自內心的賞識,充滿美好的情趣和氛圍。師生在這種和諧、融洽的情境中享受表達和聆聽的喜悅,更進一步加深心靈的體驗。

  三、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學生的文化涵養

  詩歌的語言是一種臻於精粹的藝術,是從形式到表達都充溢著濃鬱的人文精神的語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得益於它的音韻美,更因為其中包含著的對慈母的頌揚,已成為人類具有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體味,而且不同的讀者結合自身的經曆賦予了它獨特的內涵。以上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作品,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學生的文化涵養,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學生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受中所培養起來的人文精神,在他們今後的人生經曆中發揮的作用,將會更加持久更加內在。

古詩遊子吟活動反思

//m.ginafitz.com/gushi/170921/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