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節的手抄報

發布時間:2021-10-19 點擊:

  建軍節大閱兵:讓快樂站崗,讓幸福放哨,讓愉快整裝,讓瀟灑亮相,讓浪漫遊行,讓開心檢閱,讓好運急行軍,讓吉祥精彩登場。建軍節快樂!

建軍節的手抄報

  建軍節的手抄報篇一:

  戎裝在身,是我的美夢,我的常做常新的美夢。

  戎裝在身,這夢想應該與古人建功立業的抱負有關。

  時常想起漢朝的那個書生。他厭倦了筆墨紙硯間的勞頓與繁瑣,感歎他的一生竟會消耗於如此無聊的生活。終於,他一轉身,離開了原來的家園,投筆從戎。他選擇了戎馬倥傯,大漠風塵;他選擇了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他作出的是無悔的選擇,他為漢朝建立了赫赫功勳。戎裝在身,楊炯不也同樣表達過對它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李白不也曾用衝天的豪氣表達自己的夢想,“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賀更是大發感慨,“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戎裝在身,古人的夢想,今人的渴望,誰心中沒有宏圖萬裏,壯誌淩雲,“八千裏路雲和月”!戎裝在身,便為夢想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身戎裝,不僅僅是滿足了自己的渴望,更為祖國為民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即使是鮮血,甚至是生命!陸遊終其一生孜孜追求的不就是報效國家,慷慨赴難嗎?在他眼中,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遠勝過僵臥孤村,身老滄州的平淡生活。我們適逢盛世,早已遠離了戰火,但戰爭不會因為我們的善良願望而永久遠離,隻要祖國需要,我們就應該義不容辭的穿上戎裝,向夢想進發!

  戎裝在身,這夢想應該與那些英雄有關,與他們偉大而平凡的業績有關。

  曆史一頁頁翻過,多少往事已流逝在記憶的長河。但是,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功……一個個英雄的名字,卻如璀璨星辰,閃爍於我軍80年光輝的奮鬥曆程,讓我們的目光久久為之仰望,讓我們的激情更加為之昂奮。

  一個激情澎湃的時代,必然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一支勇往直前的軍隊,必然是英雄雲集的軍隊。今天,一次次聆聽這些英雄的鏗鏘足音,我們會發現他們堅定的信仰,非凡的勇氣,以及敢於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大無畏氣概,早已流入我們的血脈,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

  而一身戎裝,也早已成為英雄的代名詞。對英雄的讚美,對英雄的向往,也化做我們對那身橄欖綠的渴望。我們要像雷鋒那樣,讓有限與無限的對立,在用生命為人民服務中統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為別人謀幸福上,以積極的精神超越,獲得人生的幸福和幸福的人生。我們要像張思德那樣為人民服務,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得失,雖沒有“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豪邁之情,也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之舉,卻同樣讓生命重於泰山,用生命鑄就輝煌。我們要像抗洪勇士李向群那樣,不懼怕滔滔洪水,為了人民選擇責任和使命,同時也選擇了奉獻和犧牲,把入黨申請寫在驚濤駭浪之上,把戰士的堅韌和忠誠寫在巍巍長江大堤之上,用生命把摯愛和忠誠演繹到極限,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戎裝在身,無論他平凡還是偉大,都必須懂得為自己的國家、民族擔當責任和義務,隻有為祖國為人民奮鬥犧牲的人,才永遠值得敬仰和緬懷!

  戎裝在身,這夢想也許和它單純而豐富的顏色有關。

  看慣了戎裝在身的英武與豪邁,即使是五彩繽紛的顏色迷朦了我的眼睛卻始沒有迷糊那耀眼的國防綠。總覺得陸軍的軍裝是天之高原最堅貞的萬年冰峰,總覺得空軍的軍裝是藍天中最深沉的一抹晨縷,總覺得的海軍的軍裝是波濤洶湧大海中最矯健的浪花,總覺得武警的軍裝是橄欖樹下最溫和的一米陽光。多美麗的戎裝,即使不夠時髦不夠耀眼不夠引人注目,甚至單調甚至繁重甚至平凡的簡單至極,可是這身戎裝卻讓那些曾經穿過他的人,讓那些現在還在穿著它的人,甚至是像我。

建軍節的手抄報

  建軍節的手抄報篇二: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舉國歡慶的日子。

  清晨,我便早早地起床了。腳步踏上了陽台,隻見外麵陽光四射,又是一個多麼炎熱的日子。但是,樓下的人們都在工作了,“嘟嘟”的喇叭聲和車強大的引擎聲到處都是,給人一種煩悶。

  心中不禁納悶:那麼一個節日,為什麼不放一假呢?難道就不能讓人們好好地去為軍人們慶祝嗎?軍人也不用去喜慶一下嗎?

  煩悶至極中,傳來了電視的聲音。我來到了大廳,隻見電視屏幕上正在播放一則新聞。這則新聞視頻中,一位記者來到某部薛家島駐軍營地,一個叫蘇傑的軍醫正在部隊衛生所給前來就診的老人打點滴。記者詢問了蘇傑:“為何要義診呢?”“作為一名基層軍醫,老百姓對我的信任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蘇傑說,“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回報官兵和百姓的信任。”

  話罷,我不禁感覺有點慚愧包圍於左右。無疑,我對這一重大的節日的理解是那樣的膚淺。我關了電視,走上了陽台,眼神望著仍在努力工作的人們——對啊,這的確是重大的節日,然而,它的慶祝方法萬萬不是中秋節、端午節等這些節日去喜慶,節日固然是要慶祝,但是,民眾的勞動不也是一種對軍人的慶祝嗎?它已給了軍人無價的支持。那麼在軍人的節日裏,軍人們仍在工作,仍在為大眾而不辭勞苦,那不也是一種對事業的付出?而這種付出正是對軍人這偉大的形象的升華,難道說軍人們在這麼一個節日裏沒有好好地度過嗎?

  電視屏幕上,紅旗在天安廣場上隨風飄揚,在激昂的國歌聲中,越飄越高。那紅旗正是人民與軍人的交彙,祖國的基礎,在這個莊嚴的節日裏,喜慶已不重要了,然而他們也正歡慶著,都用著各自的義務作為——建軍節最寶貴的禮物!

建軍節的手抄報

  建軍節的手抄報篇三:

  八一建軍節的由來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淩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餘人,繳獲槍5000餘支,子彈100萬餘發,大炮數門,占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

  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占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遊擊戰爭。

  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建軍節的手抄報

//m.ginafitz.com/gs/199271/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