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詩歌 詩詞 詩經

李白為何被貶

發布時間:2020-08-15   來源:百科大全    點擊:   
字號:

【www.ginafitz.com--百科大全】

  李白

  李白在世時就已經在文壇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而生前也曾在政壇紅極一時,是皇帝麵前的紅人。可惜好景不長,最終在其晚年被流放夜郎。

  李白為什麼會被唐玄宗炒了魷魚? 李白失寵之謎

  天寶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進京。李白接到命令,以為可以從此仕途通達,不再灰頭土臉地生活在蓬蒿之間,於是“仰天大笑出門去”,從山東兗州啟程奔赴長安。到達長安不久,他在金鑾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見。雖然玄宗並沒有給李白安排什麼官職,隻是讓他待詔翰林,但是,這個臨時、候補的身份,卻讓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楊貴妃的機會。

  有證據表明,李白進入宮廷之後,的確也是一位出色的“供奉翰林”。被任命為翰林供奉的當年十月,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溫泉宮,李白奉命隨侍並且寫了《侍從遊宿溫泉宮》等詩。天寶二年(743年)初春,宮中行樂,玄宗親自作曲,想要以新詞入曲,於是急召李白。當時李白正在酒店裏喝得爛醉,但是,被抬進宮中,涼水潑麵之後,他頃刻之間就寫了十餘首詩——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興,讚賞有加。

  仲春,玄宗遊宜春苑,李白奉命跟隨並寫了《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暮春,玄宗跟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觀賞牡丹,一時興起,命李白創作新詞,李白也是沉醉之中一口氣就寫了三首詩,專門歌詠楊貴妃的美貌。這組題為《清平調詞》的三首詩歌,詞藻華麗,名句琳琅,“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寫出了楊貴妃的美豔神韻,每一首詩都堪稱名作。夏天,玄宗泛舟白蓮池,李白奉命寫了《白蓮花開序》。除了上述作品,李白還寫過其他一些應製之作。從玄宗的頻繁征召、命其作詩這兩點看,對於李白的敏捷詩才,他是十分滿意的。從另一方麵看,李白也完全勝任供奉翰林一職。

  按理說,玄宗李隆基讓誰卷鋪蓋,也不應該讓李白走人。但是,卷鋪蓋回家的偏偏就是李白。天寶三載(744年)春天,李白不得不離開朝廷,離開長安。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後不過一年半時間。

  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新唐書》本傳說是李白自己懇求退出朝廷回到家鄉(“還山”)的,“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這當然是有緣故的,即李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也就是說,皇帝身邊的人已經很討厭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繼續待在皇帝身邊,待在朝廷了;李白本人也意識到,繼續待在朝廷已經沒有意義。換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邊的人,例如楊貴妃,例如高力士。

  當今權威的文學史教材,一般根據李白的自述,認定是因為朝廷中的權貴讒毀,李白被迫離開朝廷,離開長安。換言之,是朝中權貴將李白排擠出朝廷的。

  我認為,李白懇求還山隻是一種表麵現象。一般權貴排斥李白的說法,也不太可信。李白擔任翰林供奉期間,未見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圖和行動,他的地位根本不足以跟權貴叫板,不可能妨礙任何當政者的利益。此外,從李白前後的言行看,他是不可能主動離開朝廷的,他離開朝廷,絕對是迫不得已的。無論是皇帝親近之人的厭惡,還是一般的朝廷權貴的排擠,最後下命令的總歸是玄宗皇帝。天寶初年的李隆基,還是能夠掌控朝政的。因此,李白的離開朝廷、離開長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歡李白。

  玄宗為什麼要將李白逐出朝廷、逐出長安呢?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誤他的事。具體地說,就是喜歡飲酒的李白泄露了宮廷的秘密。範傳正說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清人王琦懷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機,明皇因是疏之”。本來,玄宗召李白進宮是為了點綴文采、“潤色鴻業”的,孰料李白是一個貪杯嗜酒、口沒遮攔的主兒,這當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為不滿。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漢朝的東方朔,但實際上他做不到東方朔那樣超脫飄逸。《玉壺吟》一詩中“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西施宜笑複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認自己由於沒有學到東方朔隱藏真實心跡、滑稽調笑周旋於帝王身邊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李白不是司馬相如,也不是東方朔,他有較強的自尊心,言語之間難免有鋒芒,他常常醉酒,難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於隻扮演“俳優”角色,忍不住要批判現實。這些,應該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魷魚的主要原因。

  李白晚年為何被判流放夜郎:在帝位之爭中站錯隊

  李白最終陷入落魄,要從安史之亂說起。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避居廬山。這場唐朝的內亂原本沒李白什麼事兒,但怪就怪他的名氣太大了。唐玄宗在馬嵬坡遭到兵變,被逼無奈殺了楊國忠與楊貴妃。此後,唐玄宗與太子李亨分道揚鑣。玄宗入蜀,李亨則在靈武自即帝位,是為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要說這李亨登基也不合法,但玄宗先遭安祿山叛亂,又在馬嵬坡被逼殺掉貴妃,已經是心灰意冷,對自己突然被太子尊為太上皇,也就沒說啥。但他的兒子可就不這麼想了。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著靖難的旗號,招兵買馬,揮師東下,其實是趁機擴大地盤,想借亂世當皇帝。

  楊采華分析說,唐玄宗在奔西蜀途中發了詔書,下放軍國大權至諸親王及地方軍政一把手,讓其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平息叛軍。太子李亨卻不聽玄宗詔令,擁兵隴西,僭登帝位搶班奪權。而永王李璘出師東巡之時,得知李白隱居廬山,遂數次下達聘書,李白幾經猶豫,終於決定下山入其幕府。在永王東巡時,李白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捕入獄。

  李白被下獄後,在一首詩中說“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意指自己是被永王脅迫的。楊采華認為,李白從軍永王說不上是內心的妥協,這是他順著中丞宋若思、右相崔渙兩位大臣給他搭的梯子走下台階的舉措。這首詩作於李白服刑中,他隻能按著宋、崔兩人的“啟發”繼續把假話說下去。否則,新的牢獄之災又將等待著他。李白在《致賈少公書》說:“王命崇重,大總元戎。辟書三至,人輕禮重。”由此可見,李白從軍永王時,很享受“三顧茅廬”的待遇,並不存在“脅迫”一說。

  永王敗北後,右相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駐紮在潯陽的中丞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並讓他參加了幕府。崔渙為“永王事件”牽連的人開脫罪名,卻得罪了同僚和下屬,被罷去右相之職,並貶為太守。接替崔渙辦理“永王事件”的官員李峘,將已結案件推翻重審,並重新拘捕釋放人員。宋若思讓李白先藏起來,不久,藏在潛山縣司空原舊居的李白被逮捕,後被判流放夜郎。

  雲貴高原東北部莽莽蒼蒼綿延千裏的大婁山脈中段,有一個縣城叫桐梓。在春秋戰國時期,桐梓即屬於古夜郎國鱉國範疇,秦漢時期屬於先後設置的夜郎郡領域,史學界把桐梓稱為“唐宋夜郎”。桐梓有個夜郎壩,四圍皆山,其峰其巒,錯落連環,是個海拔600多米的山間盆地,目前是夜郎鎮鎮政府所在地。

  李白是否到過夜郎?學界至今仍有爭議。有人認為李白在流放途中就接到赦免的詔書,有人則認為李白曾在夜郎居住過3年。貴州當地研究李白的學者黃光榮對記者說,桐梓留存有不少和李白有關的地點,如太白詩碑、太白碑亭、百碑台、太白書院、太白望月台、謫仙橋等。

  李白中途遇赦得返,並未到過夜郎的觀點,最早見於北宋人曾鞏所寫的《李白集三十卷序》。曾鞏根據李白的詩、書、自敘分析李白遭流放後,“上峽江,至巫山,以赦得釋”,並未到達夜郎。主張李白“未至夜郎”的一個主要依據是李白本人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一詩。

  黃光榮認為,李白確實到過夜郎。僅清王琦編注的《李白全集》收集的李白詩,就有32首是關於夜郎的,如“三載夜郎還,於茲煉金骨”、“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 “萬裏南遷夜郎國,三年歸及長風沙”、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等。

  公元759年,李白被赦免之時,已經58歲。兩年之後,季廣琛出任宣州刺史,他與李白曾同為永王幕僚。在官軍收複宣州的鼓舞下,已經60歲的李白不顧年事已高,決定再次投軍掃除東南之亂。他來往於金陵、宣州間,有《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李白欲投李光弼軍未果,寫有《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禦》。此次投軍未果,既可說是懷揣報國之誌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最後一次自我請纓,也可說是李白從政之路的最後一次嚐試。隨後,李白即返回當塗縣其族叔李陽冰處,並於第二年卒,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龍山,後移墓地於青山。

本文來源://www.ginafitz.com/content/114879/

推薦閱讀

中拍網平台官方網站

中拍網平台官方網站

中拍平台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是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起成立的一家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拍賣行業推動的互聯網+拍賣
2020-09-25
杜甫《臘日》賞析

杜甫《臘日》賞析

“詩聖”杜甫一生之為人行事,即大都與此關係密切,因而也就有了《立春》、《清明》、《冬至》(節氣)、《臘日》、《人日二首》《九日》(節俗)等詩。對杜甫的這些節氣、節俗詩略作梳理與透視,既有助於對唐人“歲時”觀的了解,更有助於對杜甫思想作更一步之認識。  臘日  臘日常年暖尚遙,  今年臘日凍全消。
2021-07-04
2018年早安心語

2018年早安心語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還很多。借一方晴空,擁抱陽光,接下來小編搜集了2018年早安心語,更多早安心語推薦大家閱讀《早安心語》欄目,希望大家喜歡。1 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2 生命要得到豐盛的收獲,必需
2021-06-07
《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

《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

《桃花源記》原文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2021-05-25
談度量的閱讀答案參考

談度量的閱讀答案參考

①度量又稱氣度、器量等,對一個人來說度量有大有小,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們中國人所欣賞的一種品性。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何時沒有,又何日沒有?度量寬宏,處處能容,事事看得破,自然不憂不懼,坦然處世,這就是大度的好處。如前人史晉臣所說:“容得幾個小人,耐得幾樁逆事,過後頗覺心胸開闊,眉目清揚。”胸
2021-01-03
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立即刪除! Copyright © 推薦範文網 京ICP備16605703號